3.優勢互補的整體格局尚未形成從谘詢企業的狀況分析,我市國有谘詢機構具有規模大、專業門類廣、信用好、利用政府信息便利等特點,但運作效率相對較低,經營方式不夠靈活;民營機構思想敏銳、市場意識強、經營方式靈活、運作效率高、服務主動,但規模小,有的單位人員素質相對較差。從谘詢市場的發展趨勢看,對專業化、綜合化的要求將增長,因而要求推進谘詢企業的優勢互補,合作服務的發展,但目前這一運營方式和整體格局尚未形成。
這些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將隨著體製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而逐步解決。但同時也要求谘詢業主動針對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所麵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和服務,以提高谘詢業務的影響力和顯示度,這樣才能引起社會各界對現代谘詢業的重視和依靠。
四、關於今後的工作當前,我們正處於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縱觀全球,知識經濟時代在向我們招手,立足本土,首都經濟的發展戰略正號召我們去奮鬥。麵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首都的全體谘詢工作者要振奮精神,激流勇進,敢於創新,勇於開拓,使北京谘詢業界對首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
為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谘詢意識,開拓谘詢市場、積極為發展首都經濟服務目前,谘詢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谘詢意識淡薄。據統計,在發達國家,95%以上的企業每年都要花巨資求助於外界谘詢機構,而我們很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往往在發展中遇到問題,甚至是處於虧損和十分困難的境地時,仍然滿足於自己的“智力庫存”,既未下力量建立內部有效的決策體製,又沒有形成“找谘詢”、請“外腦”的習慣,決策失誤的案例比比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種谘詢意識淡薄的情況,一方麵構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另一方麵也造成了谘詢市場的不興旺。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下力氣提高各級領導者、決策者特別是企業界的決策谘詢意識。協會準備與有關部門合作,幫助收集、分析研究一些由於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案例,通過公開或內部的方式在企業界和行政機關進行教育,借以提高對決策科學化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將建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一些重要決策除通過召開專家顧問座談會聽取意見外,最好委托專業谘詢機構開展正規的調研,做出正式的谘詢報告。並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盡快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學的決策製度,把谘詢納入決策的正常程序,做到重大決策實行先谘詢,後決策;重大工程項目和技改項目實行先谘詢,後審批;重大投資項目實行先論證,後投資;中外合資項目實行先評估,後確認等。
其次,要大力提高谘詢機構的市場開拓能力。谘詢機構要主動搏擊市場,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優質服務激活市場、占有市場。特別要麵向各類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和管理增效的改革與發展決策,並迅速擴大谘詢產業的產業規模。首都的谘詢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密集度高、信息量大、行業範圍廣的優勢,不僅要擴大首都谘詢市場,還要積極開拓國內谘詢市場逐漸增大谘詢產業在北京第三產業結構中的份額。
第三,要運用各種輿論工具,與電視台、電台及有關報刊合作,開辟專欄,加大對谘詢產業的宣傳力度。積極宣傳信息服務與谘詢產業對促進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提高各級領導幹部、企業界和廣大群眾對谘詢業的認識,求得全社會的理解和廣泛支持。繼續辦好《谘詢導報》,進一步擴大發行量和影響力。
(二)深化改革,加強對谘詢業的引導與支持要爭取各級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的支持,把建立和培育谘詢產業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充分發揮決策谘詢機構的決策服務、中介服務和對產業、企業的診斷谘詢等作用,使谘詢業成為發展市場經濟、進行體製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一支重要力量。
要在政策、法律、稅收、數據信息提供,以及支撐條件等方麵,進一步采取切實措施,對谘詢業進行扶持和引導;要創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依法保障科技谘詢企業的正當權益。我們將向市政府彙報並建議給部分智力密集型的谘詢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待遇,給予優惠的政策支持。要繼續抓好谘詢業協會的工作,提高協會的組織力和凝聚力,促進各類谘詢機構和企業協調發展。
(三)盡快提高產業規範化程度,促進谘詢業的有序運行為促進谘詢業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建立和完善我市谘詢業的市場規則和行為規範,健全行業管理職能,強化谘詢業發展的自律機製。協會正在組織人力進行調研,準備借鑒上海的經驗,製定《北京市谘詢管理辦法》,並創造條件通過人大立法,明確谘詢產業的法律地位,明確谘詢業協會的行業管理職能。在今後一段時期還要繼續做好以下具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