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99年——技術創新年1999年是我國曆史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也是首都跨世紀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年。北京市第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已對全市各項工作提出了總的要求和具體部署。人代會閉幕當天,2月10日下午,江澤民總書記又一次來北京實地考察了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並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要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重在創新。我們必須從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需要出發,瞄準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加強領導,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務求突破。中國科學院已經著手進行建設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北京市也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製定科技發展和知識創新規劃。要密切同在京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聯係,充分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北京市具有人才、科技、知識優勢,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基礎,要加快發展。中關村地區就有這樣的條件。要注意借鑒國外創建科學城的有益經驗,成功地創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科技園區,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發揮示範作用。
國務院將在1999年召開全國技術創新工作會議,從全局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技術創新,加速科技產業化,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升國民經濟的素質給以有力的推動。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為新形勢下北京市科技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和戰略重點,同時也包含了對北京市科技戰線廣大科技工作者殷切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為此,1999年我市科技工作的主題定為技術創新年。全市科技工作總的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及市第八次黨代會和十一屆人代會精神,認真落實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知識經濟為導向,以首都經濟為中心,努力提高幹部和群眾的創新意識,加大技術創新與科技產業化的力度;進一步發揮首都科技優勢,遂步建立首都區域創新體係,改善創新創業的環境,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和活力;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積極推廣先進科學技術,為治理環境汙染、提高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作出新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建國50周年。
1999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要堅持把高新技術及其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點推進電子信息、特別是軟件產業和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及環保節能產業的發展,使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4%左右。
要集中力量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建設,按照江澤民總書記的指示,在中央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把中關村地區的建設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搞好這一地區的建設規劃,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努力塑造好“中關村”這一代表中國、首都高科技密集區的國際品牌,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世界一流的科技工業園區。同時搞好豐台和昌平園區、酒仙橋電子城、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發揮各自特色,形成以中關村為旗幟,海澱試驗區為龍頭,以規劃建設中的四環路為主幹的環京高科技產業帶。
要抓好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建設,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產品,啟動一批重大後勁項目,引導各類資金密集投入。
要進一步推進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的製度創新,理順產權關係,積極推進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企業產權製度改革,鼓勵並落實資本與技術等生產要素作股並參與權益分配,在調動科技人員創新與創業的激勵機製方麵實現新突破。
要修訂和頒布《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劃》,並完善和落實鼓勵外商投資、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及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有關政策。
市政府還將不斷完善人才市場、技術市場、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二)建立首都區域創新體係,增強地區科技創新能力1999年要根據國家創新工作會議精神,在國家創新體係框架內,依托現有科技資源和官、產、學、研、社的組織基礎,按照科技產業化的要求,啟動首都區域創新體係建設。首都區域創新體係主要由企業、科研機構、重點大學、中介服務機構、相應的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等組成,集中體現科技體製與經濟體製的有機結合。其中,要重點依托新技術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其他科技創新型企業為骨幹形成技術創新的主體;科研機構和大學是科技知識的主要生產者和創新人才的主要培養者,是企業創新的知識源,要與中科院、在京科研院所和大學建立聯係與合作關係,並發揮市屬科研院所的相對優勢,按照首都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劃接入上遊科技資源,加強高技術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促進產業化的持續發展。中介機構是知識與信息傳播擴散的橋梁,是科技產業化的中間環節,要進一步加強和發揮好已有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的作用,特別麵對中小企業的創新與創業提供技術、信息、人才、財務和法律等多方麵的服務,政府則著重通過製定政策、提供和組織科技投入,做好協調,引導和激勵企業、科研機構、大學與中介機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協作,加快科技知識的生產、傳播、擴散、應用,直至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和社會經濟效益。
由於國務院已決定1999年上半年要對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個國家局所屬科研機構(其中北京地區有60家)進行管理體製改革,促進其企業化轉製和屬地管理,我市將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同時也將按國務院的決定精神,促進市屬科研院所的轉製、轉型,分別充實到首都區域創新體係的各功能環節,切實增強地區科技創新的能力與活力,成為促進首都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體係。
創新體係的建設與高效運行一方麵要依靠各項科技資金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麵還需要得到金融部門的理解、參與和大力支持,希望各金融機構進一步熟悉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律,通過風險投資、擔保、信貸和建立中小企業創業基金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科技產業化的投入,並實現金融資本的有效配置。科技企業也要學習金融知識,按國家法律和金融機構建立正常的、有信用的合作關係,規避金融風險,實現科技、金融共繁榮。
(三)加大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加速信息谘詢業的發展江澤民總書記在2月10日的視察中指出:“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產業化經營,努力提高農業的現代科技含量和整體素質,不斷增加農業活力和農民收入,努力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光榮責任,是我們全麵貫徹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八屆二次全會的精神,堅持科技興農的中心任務。1999年要在全麵落實“北京現代化農業科技工程綱要”的同時,繼續推動京郊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建設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辦好各類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區,繼續抓好順義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區;進一步發揮農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農業示範區的技術、知識的傳播、指導、輻射作用,大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加大科學技術在京郊農村的作用力和顯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