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專文(七)(2 / 3)

4.辦理了市政協九屆二次第04-1006號提案,就“關於大力加強領導層的知識產權意識”的提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局領導與有關工作人員專程赴政協與委員進行交流切磋,提案辦理報告得到了政協委員的一致認可。

5.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提出了落實決定中有關知識產權的措施和意見。

6.為加強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局和市科委共同組織了赴美國、加拿大知識產權考察團,參觀、訪問了國外的一些法院和知識產權機構,並進行了相關的學術交流。

7.組織區縣專利工作者赴廣東、浙江、山東、上海考察學習。召開全市區縣局專利工作會議,進行考察情況彙報,王友彭局長作了總結發言,並提出了學習外省市經驗加強我市專利工作的五點具體意見。

8.開展了“如何提高北京地區專利申請量和實施率的調查研究”。

(三)專利保護工作不斷強化

截至1999年11月底,我市共受理專利糾紛30件,為去年同期的1.3倍,其中侵權糾紛21件,權屬糾紛8件,職務發明獎酬兌現糾紛1件。結案25件,其中作出處理決定16件,達成調解協議7件,撤訴2件。累計受理專利糾紛302件,結案279件,結案率92.4%。出庭參加市高級法院二審行政訴訟案3件,經高院終審判決,結果均維持了我局的處理決定。

為了及時有效地調處專利糾紛案件,我們采取了現場取證、現場辦案方式。如“升降式晾衣架”銷售侵權案,辦案人員經現場取證,確認侵權事實後,現場對銷售商進行了法製教育,在辦案人員的主持下,雙方很快達成調解協議,僅三天時間就調解處理了兩件糾紛案。

我們積極查處在廣告、商品銷售等領域冒充專利的行為,糾正不規範的專利標識,立案查處冒充專利行為10件。與市商委共同開展第二批30家“無冒充專利商場”的認定工作,目前我市“無冒充專利商場”已達40家,覆蓋了我市主要的大中型商業企業。一年來,大多數無冒充專利商場都能規範內部管理製度,杜絕冒充專利商品上架出售。

截至11月底共登記專利合同331項,成交總金額2974.96萬元,實現金額462.96萬元。辦理專利廣告出證11件。

(四)專利實施工作得到切實加強

1.在原《北京市專利實施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北京市修改製定了《北京市專利實施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並付諸實施。

2.積極組織落實市科委撥付我局的專利實施資金。目前我局專利實施資金累計達到1240萬元,其中240萬元專利實施資金已按市科委計劃要求全部投入使用完畢。

3.積極組織專利項目的實施工作。共考察論證專利項目22個,其中給予資金支持11個項目。並在實際運作中注意對專利實施資金的項目落實和開發情況進行跟蹤管理。

4.與社會多方合作發展信息網站,並與全國科技協作網聯通。我們與四川專利公司共同製作失效專利光盤,全年共推廣銷售失效專利光盤1000多盤,該項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

5.完成了“對北京地區授權專利實施狀況的調研”課題的調研工作。

6.組織並完成了由市科委等六個單位聯合舉辦的第九屆北京發明暨青少年創新教育成果展覽會。

7.全年共接待全國各地來我局谘詢技術的各界人士1500多人次,處理群眾來信300多件,認真答複了所有信件。

(北京市專利管理局)

加強宏觀指導和管理,促進北京市技術出口增長

1999年,北京市技術出口工作有較大突破,主要表現在:

1.在國家科技部、外貿部委確定的10城市科技興貿試點中,起步動作快,率先組建了兩委聯席會議,成立了“北京市科技興貿行動計劃聯合辦公室”,有力地保證了“科技興貿計劃活動”的組織落實。

2.首次對北京市優勢技術領域中關村科技園區(一區五園)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狀況和潛力進行了全麵深入細致的調查,圓滿地完成第一批五定(定企業、定產品、定市場、定時間、定目標)企業和項目的優選工作。在國家兩部委批準通過的全國166家重點出口企業中,北京市占23家(上海12家、天津5家、疑鉦凇⒐愣?8家),為全國之首。

3.完成並成功地組織了由兩部委(外經貿部、科技部)聯合確定的對北京市進行建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工業園試點的大型調研活動。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海澱永豐園、豐台科技園有望成為國家級在京的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工業園,該試點方案批準後,上述兩園將實行“境內關外”管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工業園的建立,將使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出口工作在現有基礎上大大提高一步。

4.按照國家科技興貿戰略精神,率先完成了北京市科技興貿行動計劃方案製定。

北京是我國最重要的科研與教學基地,是一個智力高度密集的城市,北京的科技與智力是首都現代化建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北京市高新技術和技術出口最寶貴的資源。江澤民總書記1999年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指出,北京要在全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中發揮示範作用。因此,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北京占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理應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成果處)

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認定工作步入正軌

1999年,市科委共完成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認定項目99項,並全部通過了我市工商管理部門對這些技術成果以無形資產作價投資入股的注冊登記。

在這些項目中,職務成果(單位)87項,非職務成果(個人)12項。這項工作的開展,贏得了各方麵的良好反映,特別是受到高新技術企業的歡迎。例如,通過我們認定的一項以保護大氣環境為目標的“混合製冷劑”項目,是由加拿大的GCT公司與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在昌平縣新建的外資企業“北京格林柯爾環保固有限公司”申報的,該公司總投資規模1億元人民幣,技術作價入股2500萬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的25%。此項目開發的是一種氟裏昂替代品(目前已成為國家發明專利),其突出特點是對環境汙染指數較低、能耗低。采用該技術生產的“小康”空調產品,已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據評估,現在北京市正在用的傳統製冷劑約為20000噸,除家用空調器和冰箱消耗量為5000噸外,中央空調和其他冷凍設備量的消耗量為15000噸,完成這項工程改造後,合資公司總營業收入預計可達到10億元人民幣。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我國政治、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中心,此項技術的投產,不僅加快了我市無汙染、低能耗製冷新技術的推廣,也為進一步調整我市製冷行業的產品結構起到了促進作用。

由清華大學企業集團、精細化學品責任有限公司、北京科迪嘉新技術公司及富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4方共同成立的中外合資開發經營型高新技術企業“北京清華液晶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顯示用中高檔液晶材料生產技術”,也是我們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之一。該企業注冊資本達5500萬元人民幣,技術價值為172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1.36%。此項技術通過認定實現產業化以後,將充分發揮清華大學企業集團擁有的中高檔顯示用液晶材料生產技術的優勢,在3—5年內形成10噸/年的液晶生產能力。這樣既可以改變目前國內中高檔液晶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麵,又能開拓部分國際市場,增強我國LCD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