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的形勢,管好用好自然科學基金
1999年,是中國人民實現跨世紀宏偉目標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市自然科學基金會辦公室在市科委、市基金委員會的直接領導和指導下,根據“科教興國”戰略和“統觀全局,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按照自然科學基金製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加強基礎性研究,為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1999年度是市自然科學基金會成立以來受理項目最多的一年,共受理各類申請項目805項,申請經費9519.18萬元。805項申請項目中,申請重大項目6項,重點項目56項,麵上項目714項,預探索項目20項。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申請項目232項,占申請項目總數的28.82%。
從學科分布看,申請項目增加較多的學科是材料科學、生物科學、農業科學和醫藥科學。
從單位分布看,1999年中央在京單位申請項目大幅度增加,首次超過了市屬單位申請項目數,達到了413項。市屬高校略有增加,市屬科研院所申請項目繼續減少。
1999年度申請項目經形式審查後,市基金會辦公室聘請了1500名左右的同行專家(半數以上是北京地區以外的專家)進行通訊評審。又聘請88位北京地區的專家進行學科評審組評議,提出142項建議資助項目(含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8項)和16項備選項目報請市基金委員會審定。
在市基金會三屆二次委員會上,到會委員們聽取了辦公室關於1999年度項目評審情況彙報及建議,重大項目、重點項目負責人的答辯,經充分討論,對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備選項目進行了無記名投票,最後確定1999年度市基金資助項目145項,資助金額1424萬元,項目和經費的資助率分別為18.01%和14.96%。
145項資助項目中,重大項目2項,資助金額100萬元,平均資助強度50萬元/項;重點項目9項,資助金額211萬元,平均資助強度23.44萬元/項;麵上項目平均資助強度8.39萬元/項;預探索項目平均資助強度3萬元/項。重大項目、重點項目資助經費占資助總額的21.84%。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承擔項目數占總項目數的21.38%。資助項目中,市屬單位承擔的項目分別占資助項目總數和資助總金額的68.3%和62.5%;中央在京單位承擔的項目分別占資助項目總數和資助總金額的31.7%和37.5%。
1999年度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有以下兩大特點:
第一,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選題大多緊密結合首都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市民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11項重大、重點項目中,有8項與首都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例如,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陳同斌研究員主持的重大項目“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汙染的評價和治理對策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王學琳教授主持的重點項目“北京市西南地區水中有毒有機汙染物研究”、北京師範大學莊國順教授主持的重點項目“北京地區大氣汙染的來源、分布、轉化及對氣候的影響”及北京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吳建繁高級農藝師主持的重點項目“北京菜田土壤養分動態與環境效應研究”,均緊密圍繞人們普遍關心的北京市土壤、水、大氣及蔬菜汙染等關係到首都可持續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研究;清華大學白淨教授主持的重點項目“智能型健康狀況監測分析方法及應用研究”則對中老年心血管病的預防、控製以及推動和發展社區醫療有重要意義。
第二,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充分發揮了北京地區的科技優勢。11項中有10項是中央在京單位與市屬單位密切合作,優勢互補,聯合攻關,共同解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例如,重大項目“北京地區專用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及其技術體係研究”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院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及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承擔,重大項目“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汙染的評價和治理對策研究”則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地理係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聯合承擔的。
(市自然科學基金會辦公室)
麵向首都經濟建設,做好專利工作
1999年,北京市專利工作出現了新的局麵。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長;全市企事業單位深入開展“學專利、用專利、廠廠有專利”的活動;專利實施率達19.4%,比往年有所上升。
(一)專利宣傳工作卓有成效
1999年度,北京市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專利新聞報道頻率。截至11月底,共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刊播專利新聞260餘篇次,與中國知識產權報共同采訪9個專利項目。
北京市專利熱線電話1999年1月8日正式開通,服務內容包括:免費查詢21萬餘件失效專利技術信息;為企業、個人提供最新專利技術信息;並就涉及知識產權方麵的各類問題提供谘詢。
我局與市知識產權辦公會議辦公室、市科委共同主辦了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培訓班。有關專家講授了科技領域的知識產權及其訴訟和有關國際公約等問題,來自中關村地區的企業和部分區、縣、局、總公司的學員共180人參加了培訓。
我們還為首鋼舉辦了專利工作者培訓班,培訓人員約60餘人。與市國內貿易局專利事務所合辦專利文獻培訓班,來自各地學員54人參加了培訓。
我們組織首鋼、雪蓮等單位參加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的專利技術展覽會,宣傳介紹15年來北京專利工作的主要成就。為《北京工業年鑒》專利欄目組織撰寫有關我市專利工作的概況、重要活動、優秀項目等約9萬字;印發《北京專利》四期。
在開展“學專利、用專利、廠廠有專利”活動中,我們組織宣講團赴開發區、崇文、大興、通州等地宣講專利普及知識及教授上網查專利操作知識,近300人參加了學習。
(二)專利工作緊跟形勢
1.召開了北京市1998年度專利工作總結表彰會。
會議由市科委黃正豫副主任主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市人大教科委、市經委的領導參加了會議。王友彭局長在會上做了1998年度我市專利工作總結報告,並宣講了1999年專利工作要點。評選和表彰專利工作先進集體13個,先進專利代理機構10個,優秀專利項目10個,先進個人56名。會上先進單位和個人做了典型發言。
2.積極落實全國省直轄市專利局長會議精神。
會議傳達了溫家寶副總理視察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重要講話,交流了各省市機構改革情況。會後,我局向林文漪副市長作了專題書麵報告,根據中央機構改革的精神,研究提出了“關於將北京市專利管理局更名為‘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及其職能、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的意見”,並將該意見報市編辦。
3.向市人大常委會教育科技委員會彙報我市專利工作情況,並根據該委對我市專利工作建議的精神,會同市科委提出了加強我市專利工作的措施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