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十二章 給自己一個心想事成的企願(3 / 3)

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法國科學家法伯做過一個有名的“毛毛蟲實驗”。他在一隻花盆的邊緣上擺放了一些毛毛蟲,讓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與此同時,在離花盆周圍6英寸遠的地方撒了一些它們最喜歡吃的鬆針。由於這些蟲子天生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因此它們一隻跟著一隻,繞著花盆邊一圈一圈地行走。時間慢慢地過去,一分鍾、一小時、一天……毛毛蟲就這樣固執地兜著圈子,一走到底,後來法伯把其中一個毛毛蟲拿開,使其原來的環出現一個缺口,結果是在缺口頭一個的毛毛蟲自動地離開花盆邊緣,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鬆針。

毛毛蟲的實驗告訴我們,在一個封閉的思維模式裏,很容易形成盲從和跟隨。活在當下,當我們麵對難以解開的局麵時,隻有突破定式、打破常規,以超常思維來解決新問題,才能使人生不斷獲得新的機遇。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隻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上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麵對的危險,隻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作出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隻活在原有思維的護蔭之下,難怪永遠都限製自己的發展。

多年以前,豐田公司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人想購買奔馳車,但由於定價太高而無法實現。於是,豐田公司的工程師放手開發淩誌汽車。豐田公司在美國宣傳淩誌時,將其圖片和奔馳並列在一起,用大標題寫道:用36000美元就可以買到價值73000美元的汽車,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經銷商列出了潛在的名單顧客,並送給他們精美的禮盒,內裝展現淩誌汽車性能的錄像帶。錄像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位工程師分別將一杯水放在奔馳和淩誌的發動機蓋上,當汽車發動時,奔馳車上的水晃動起來,而淩誌車上的水卻沒有動,這說明淩誌發動機行駛時更平穩。

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挑戰,奔馳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但出人意料的是,奔馳公司並沒有采取跟隨降價的辦法,而是相反,提高了自己的價格。對此,奔馳公司的解釋隻有一句話:奔馳是富裕家庭的車,和淩誌不在同一檔次。

奔馳公司認為,如果降價,就等於承認自己定價過高,雖然一時可以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失去市場忠誠度,消費者會轉向定價更低的公司;如果保持價格不變,其銷售額也會不斷下降。隻有提高價格,增加更多的保證和服務,例如免費維修6年,才可以鞏固奔馳原有的地位。就這樣,奔馳公司不是跟隨和盲從,而是以超常思維和手段,化被動為主動,擺脫了來自淩誌的挑戰。

世界上隻有20%的人是富人,他們掌握著世界上80%的財富,這不是上帝的不公。因為那20%的富人是用大腦工作,他們隻需要做出一個方案,拿出一個思路,剩下的就由出賣體力者完成。當今世界上近80%的人都是窮人,這是因為他們隻知道埋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隻知道出賣自己的體力,甚至是蠻力,不知道做有創造性的工作比出賣體力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相信你的生命得勝有餘

小事是構成大事的根本,沒有小事,就成不了大事,“泰山不擇細土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可很多人隻看到大事,對小事往往不屑一顧,還美其名曰“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到頭來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了,隻會感歎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因此,我們這裏強調“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事隻是大目標作的導向。

不要對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置之不理,如果認為它們小而不重視它們,甚至放棄它們,那麼,在人生旅途上你將無法平穩地前進。人生的成功起始於小事,不行小事也必然難成大事,因小而失大,實在是人生的大忌。如果你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從現在開始,你一定要重視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隻有踏踏實實地將你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都圓滿地做好了,那麼在大事來臨時,你才會用你完成小事時所獲得的經驗,得心應手地完成大事。

“人生成功小事起”,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記的。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富翁都是從小事做起,“以小博大”是他們常用的手段。因此,要想發大財,就不能放棄發小財的機會,隻有這樣,才能擁有發大財的基礎。否則,靠投機靠違法亂紀的勾當而一夜暴富,那將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當今有不少人不是清華就是北大,他們胸懷大誌,一出校門便想當老板進跨國;獨立門戶的想一統天下;幫人打工的想成為職場的主流。他們一心想做大事,企圖一口吃成胖子,企圖一步登天,結果沒有吃成胖子,卻噎了自己,沒有登天,卻摔傷了自己。因為這樣的人“大事不會做,小事不願做”,留給他們的隻有失敗,他們一生都成不了富人,這是很可悲的。

古人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無論是什麼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耐心做好一件件小事,想不成功都難。

任何人的命運都是每一天生活的積累,小事情是影響大成就的關鍵。我們不相信“命”,但我們堅信“運”,就是自己運作自己的人生“運”。我們可以規劃時間,管理好自己每一天的行為,所有這一切累積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人的命運。可以說,富人成就財富的秘訣就是願意做簡單的小事,願意將簡單的事當作不平凡的事來做。

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鍾

傳說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招了一批學生。

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

說著,他示範一遍,問:“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誰會做不到呢?

一個月後,蘇格拉底問學生:“哪些同學每天堅持甩手300下了?”

有90%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有哪些同學堅持了,這回,隻有80%的學生舉手。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

這時,隻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如果能夠堅持很長時間做一件小事,就像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那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成功呢?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眼高手低,看不起小事,隻想做大事。可是能做大事的人卻很少。人有理想、有幹大事的雄心是好事,但一定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要知道,小事中常常蘊藏著機會。很多人輕視小事,認為小事不值得做,因此為自己的工作留下了隱患。

工作中無小事。所有的成功者與我們一樣,每天都在對一些小事全力以赴,惟一的區別是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細微之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討厭小事,隻要有益於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才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質量的工作。

日本的新田富夫就是一個關注小事並因此致富的人。

20世紀70年代初,新田富夫從一所電氣專科學校畢業後進入了一家打火機廠。他平時很善於觀察,肯動腦筋,特別是對一些陌生的東西很感興趣。

那時候,日本的市場上還沒有出現一次性打火機,新田富夫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關於一次性打火機的介紹,他花了很大功夫收集有關一次性打火機的材料,並設法買到一隻一次性打火機進行研究。

研究發現,每隻一次性打火機使用次數在1000次左右,成本不超過100日元,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成本還會更低。與之相比,1000根火柴的售價是400日元。新田富夫覺得生產這種打火機利潤非常可觀。

經過認真的思索,新田富夫開始與人合作生產,但由於技術方麵的問題,沒有成功。其他人都退縮了,隻有新田富夫堅持下來,他相信:越是沒有人願意幹的事情,越是可以賺很多的錢。他不僅沒有後退,反而信心倍增。

功夫不負有心人,新田富夫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關,成功生產出了非常受歡迎的一次性打火機。這種一次性打火機,價格低,使用方便,新田富夫生產的一次性打火機很快成了全日本家喻戶曉的品牌。可見,能否發家致富,並不在於是否有大本錢,小買賣裏也蘊藏著無限的商機,把小事做好了也能夠成就你的人生。

很多人都有發財致富的夢想,卻苦於沒有資本進行投資,因此遲遲不采取行動。在他們看來,隻有本錢大才能賺大錢,小本經營隻能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小本錢的創業者,一樣可以成就萬貫家財的基業,關鍵在於你首先要做好小事,並堅持下去。

試著用一顆童心去感受生活

活在當下,無論是做任何事都需要認真考察研究、分析形勢、全麵規劃,這就是所謂的思考,人的觀念,學識,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摸清形勢,看清對手,比較差異然後作出判斷。有了認真的考察研究,就會有精準的策劃,成功的條件就更充分。

有傑出成就的人能不斷地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些不尋常的做法。如果我們有相同的做法,就能產生相同或類似的結果。但是,這其中還涉及另一個影響因素,那就是做法的實行序列,若序列有變,則產生的結果便會有很大的差異。

戰國時,齊將田忌常與齊王賽馬,賭注很大,且經常輸。孫臏看他們的馬力不相上下,於是告訴田忌說:“再賽馬時,你盡管多下注。”田忌聽了很高興,就和齊王.諸公子下千金賭注賽馬。臨比賽前,孫臏告訴田忌以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比賽結束後,田忌一敗兩勝,贏了齊王千金。

事前的策劃,首先要胸懷全局,古人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有辦好整件事的智慧;從長遠的角度策劃,就能籌劃好一時的事。用思考尋找到出路和新的發展方向,是一種明智的生存智慧。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隻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辦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製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的製度。如何製訂這樣一個有效的辦法,是每個在當下的領導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前的預測,也是事前策劃最重要的思考。做事之前,現在腦中盤算清楚再出手,雖不求十足的把握,但也不盲目衝動,不知底細就糊裏糊塗地行動,成功的可能就大打折扣,甚至會招來慘敗,“多算勝,少算不勝”,做事,也是一個“測”字了得。比如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案例都源自於在事前對成功出路的思考,這一過程往往比行動實施更艱巨。朱元璋遵從“廣集糧,緩稱王”的策略而建立大明王朝;毛澤東運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來解放全中國;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的富國政策使中國崛起東方。法拉利有速度我沃爾夭就追求安全;你奔馳開得順手我寶馬就力求坐時舒暢,他們有不同的策略使這四大汽車品牌各有賣點。所以大到治國的方略,小到商品的推銷,思考方向的正確定位,謀劃對路才是成功的“開瓶器”。

感恩生活,享受每一天

每個人都會有各個不同的生活,托爾斯泰在詮釋家庭時說: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其實是因為不同的心態造成的不同結果。這個這就是選擇正確心態,如果能做對這一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幸福就會隨之降臨。

那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見無際大師。

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大聲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是什麼?”

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麵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

“什麼,扛著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

“是的,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鬆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

“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句話給人不無裨益。在無際大師的開導下,青年終於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放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等,讓自己輕裝前進。

當下人們的生活是快節奏的,在體力極度消耗的同時,還有在生活困難麵前精神的折磨。俗語說:你哭也一天笑也一天。我們為何不笑著過呢?有了困難,不要讓困難的惡魔吞食你的做事熱情,明白困難也是你行動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沒有必要在做事前熱情高漲,在困難時精神頹廢。有一個樂觀的態度,換句話說,必須關切我們的困難,但不能憂慮,保持清醒的大腦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對困難我們是關切而不是憂慮,關切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麼呢?關切的意思就是要弄清楚問題的關鍵在哪裏,然後很鎮定地采取各種方法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發瘋似地在小圈子裏打轉。

事實證明,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很嚴重的問題,但處理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成天憂心忡忡能解決問題嗎?

解決問題的辦法隻垂青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

世界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會運用積極思維,使之成為成功的原動力;而另一些人則必須學習才會使用這種動力。可是,我們發現,每個人都能夠學會使用積極思維。”

事業或學業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夠充分地運用積極心態的力量。人人都希望成功會不期而至,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運氣或條件。就是有了這些條件或運氣,有些人也可能感覺不出來。很明顯的東西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每個人的積極心態就是他的長處,這是毫不神秘的東西。

不要讓任何不利的事實來妨礙你做出一個好的決定。不要向自己讓步,也不要輕易向對手妥協。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美國聯合保險公司有一位名叫艾倫的想當公司的明星推銷員艾倫在威斯康辛州一個城市裏的某個街區推銷保險單,但卻還沒有一次成功。他自己覺得很不滿意,但當時他這種不滿是積極心態下的不滿。他想起過去讀過一些保持積極心境的法則。第二天,他在出發之前對同事講述了自己昨天的失敗,並且對他們說:“你們等著瞧吧,今天我會再次拜訪那些顧客,我會售出比你們售出總和還多的保險單。”

基於這個信念,艾倫回到那個街區,又訪問了前一天同他談過話的每個人,結果售出了66張新的事故保險單。這確實是了不起的成績,而這個成績是他當時所處的困境帶來的,因為在這之前,他曾在風雪交加的天氣裏挨家挨戶走了8個多小時而一無所獲。但艾倫能夠把這種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感到的沮喪,變成第二天激勵自己的動力,結果如願以償。

千萬不要把事情想象得那麼糟,也許明天早晨它就會有轉機,這事兒能做!

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就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樂觀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美妙的,行動也是一種享樂,那麼,結局自然會是完美的。永遠的樂觀主義,是一個力量的加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