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是相對的。許多六旬老者,在心智與體魄上,仍勝過不少豆蔻少年。
俗語有雲:人之所老,窺之動脈;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一顆豆蔻的心,卻是歲月所不能剝奪。
誰能阻擋時間腳步的流淌?但隻要願意,在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我們卻還是可以葆有一顆年輕的心。
曆史往往在昭示一個事實:那些完成超凡偉業的人的年齡段介乎五十與六十歲之間;而第二個發皇期則在六十與古稀之間;第三個階段則在四十至五十之間。智力的高峰,好像皆於人生半百的時候驟然而至。人過中年,心智愈發成熟,思想愈發活躍,情感愈發豐富,這似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人生之初的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似皆為訓練期間。之後,開花結果,名聲、幸福、順意似接踵而來。此等收獲,絕不是初涉社會的乳臭孩童所能領悟的。
就體表而言,五旬之人或者輸於長途競賽,無法比拚橫跨江河之類的比賽。倘若他能心智自律,亦將更富彈性、精力充沛。他的實力其實不輸於強壯少年。
身體機能,不是人所能控製的。而自己心智的發展,則在人的控製範圍之內。個性、幸福之感,皆是大腦的產物,而非駐足於四肢或是遠處的樹上的枝椏。汝之所想,汝之所為。當年歲如冰冷的雨雪無情拂過身體,內心卻仍可猶如爐火冉冉,燒得通紅。
智力上乘者與成偉業者,內心儼然還是如一孩童。他喜歡與孫子玩彈珠遊戲,怡然自得。雖然他的體魄不宜勁舞一曲,但心智之樂,亦是倍感痛快。身在廣袤的曠野之間、處於茂密的深林之僻,常能看見他的身影出沒。他肩扛著魚線,係著魚餌。然後,他會靜坐於老舊而蒼白的茅舍,靜憶半生光陰潺潺流晃。他所擔憂的竟是如何擠羊奶、晾幹草。他喜歡背負著鐵桶出門,歸來之時,感到腰酸背疼,但卻擔回滿桶漿果。此時此景的所獲,不是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一時快感所能比擬的。
他喜歡漫步在年代久遠的漁村,與不期而至的水手漫無邊際地交談;或於粼粼波光的水麵,輕棹扁舟,靜觀水破浪濤。心駭驚,城郭鬧市的熱鬧,怎可與比?他的那顆童真之心,熠熠生輝,一如瀲灩的波光。
葆懷童心之人,實在是有福者。雖然年逾古稀,但仍是一老頑童。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答曰:能,隻要你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