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貨幣資源、房產資源、金融資源、市場資源創造的效果都是3萬,所以它們是等值的。通過以上證明,投入最低、風險最小、最容易獲得的還是“市場資源”,而且有自然倍增的特性。
我們以出租車行業作為例子:大街上跑的出租車是不是A到B付10元車費、B到C付10元車費、C到D10元、D到E10元、E到F10元、F到J10元……一天下來能賺多少錢(讓他回答)好!我們統計過每天賺500元左右!賺1000元有沒有可能?沒可能。賺3000元呢?對!更沒可能!為什麼?因為出租車的行業特點是“歸零製”!每段路程上的客人下車支付了費用之後,下個客人上車都要清零,從新計費!
上班打工、醫生、律師、飯店、服裝店老板等等都是歸零製,幹就有不幹就沒有,有限的收入!假如有這樣一輛出租車不是歸零製:A到B付10元、B到C付20元、C到D付30元、D到E付40元、E到F付50元、F到J付60元……車子跑到40萬公裏,最後下車的乘客一把付給出租司機40萬元,他前麵一個下車的乘客付給出租司機39.9990萬元,假如有這樣一輛出租車你願不願開?(要他回答。講自己的故事也行、講我的故事也行,但是一定要把這些數字寫下來,可視化)以我為例:
第1個月就我1個人,1萬元營業額;
第2個月3個人,2萬營業額;
第3個月5個人,3萬營業額;
第4個月15人,10萬營業額;
第12個月1000人,130萬營業額;
第20個月估計將會有3000人,200萬營業額;
第30個月將會有2萬人,會有1000萬營業額;
第40個月呢?將會有3萬人,會有2000萬營業額;
第50、60、個月呢?
所以在創業和創富的過程之中,尤其要注重打造一個“累積製”的事業管道平台,使自己的資源和客戶、收放實現倍增製,使其基數可以累積可以自然倍增!自動倍增!在這一個平台之中,不用歸零的出租車。他的魅力是每個月、每個月都有,每個月、每個月都在增加,不斷增加,長長久久,永遠永遠。
有一個富人和窮人,富人看窮人很可憐,就送了窮人一頭牛,說你把牛養著,到了來年春天,我再送給你些種子,種下去,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窮人就開始悉心養牛,整天樂嗬嗬的,似乎已經看到了來年秋天的累累碩果。可是養了一段時間,覺得原來隻是要人吃,現在又要供牛吃,日子過得反而更加艱難了。他實在忍受不下去了,心想,我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吧,先殺一隻羊,犒勞自己,然後再讓剩下的羊生羊羔繁殖。於是他就把牛牽到集市上賣了,買回幾隻養,殺了一隻,美美的吃了一段時間。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忍受不下去了,就又殺了一隻羊,最後隻剩一隻羊了。他就把那隻羊賣了,買了幾隻雞,心想雞吃得少,將來開個養雞廠也不錯。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忍受不下去了,開始又一隻一隻的殺雞。好不容易熬到了來年春天,可是隻剩最後一隻雞了。他的生活也越來越艱難,實在沒有辦法,就把心一橫,連那最後一隻雞也給殺了。富人來給他送種子的時候,他正在吃雞肉,喝雞湯。他熱情地邀請富人入座,富人什麼也沒有說,拂袖而去。後來這個窮人就仍在貧困線上掙紮。
這個故事說明理財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如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理財的路上也是坎坷崎嶇,充滿了艱難險阻。那個窮人,就是沒有度過理財路上的坎坷,最後仍在貧困線上掙紮。理財就像爬大山。橫亙在理財路上最大的山是眼前利益的誘惑。理財的實質是犧牲眼前的消費以增加未來的消費,而人性的弱點卻是貪圖眼前,總是被眼前利益所誘惑。支撐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原理是成本與收益,理財也是要付出成本的,理財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犧牲眼前的消費,收益則是未來消費的增加。
犧牲眼前的消費是一筆小錢,而到了將來卻是一筆大錢。故事裏的窮人,就是抵抗不了眼前小錢的消費誘惑,他不願意忍受眼前的困境,因而他無
法得到將來的大錢。理財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量入為出,一個人,如果每天收入20元,卻花掉21元,那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相反,如果他每天收入20元,卻隻花掉19元,他則會有1元的節餘。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體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這個道理的情況下破產的。掙多少花多少,甚至借錢消費,不成為窮人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