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一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誌力與意誌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隻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陳阿土是台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
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 SIR!”
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麵都會問:“您貴姓?”
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 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MORN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
陳阿土反複練習“GOOD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麵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NING SIR!”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有人為什麼一輩子隻能做一個小老板?不是他不想做大老板,而是他的思想觀念停滯在了小老板的層麵上,小老板需要的是精明,而大老板不僅需要精明,而且還需要氣度,氣度有多大,生意就能做多大。20世紀90年代,我國民營企業進入多事之秋,好多著名企業一夜之間說倒就倒,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領頭人思想觀念的停滯。企業都現代化了,和國際接軌了,但他們還是農民意識,用農民的思想管理現代的企業,倒是必然的了。造成人自身內卷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個人能力沒有提高。這個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處世能力。能力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尤其專業能力,是一個人的飯碗,當然處世能力也很重要,處世能力強的人會讓自己的專業能力如虎添翼,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老李幹了十幾年技工,如今還是個技工,一種可能是他不求上進,使他的專業能力沒有提高,另外也可能是他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他根本插不上手,十幾年來領導隻分給做一些簡單的活計,還有一種可能則是他技術已經很好了,但他不會討好領導,每次評職稱都沒有他的份,技術再好,仍是個技工。我們周圍想幹一番事業的人很多,但是不少人隻是空想,不從提高自己的能力入手,便始終在原地踏步。專業能力和處世能力都很重要,隻重視專業能力而不顧人際關係,難以找到用武之地,隻注重如何處世而沒有一技之長,就像空中樓閣,失去發展的根基,成了混混。
現實生活中,那個單位的領導不是業務能手同時又精於世故呢?另外,造成人發展過程中內卷化,還緣於其意誌力的薄弱、對待生活態度的不端正等,意誌力薄弱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生活態度不端正的人會畸形發展。也有些人則是緣於成長條件的優越,比如有人很聰明,於是他就借著自己的聰明,不太下功夫,久而久之,便沒有什麼出息,有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沉浸在鮮花和掌聲裏,等到有一天聽不到掌聲的時候,別人早已走在他前麵了。藝術家的內卷化,是由於缺乏藝術精神的創新,他無休止地複製別人而沒有自我,重複過去而沒有時代精神。作家張剛,二十年了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可能就是他的文章在題材、技法和主題上總是重複別人、重複過去。
內卷化的結果是可怕的,它使一個人長期在一個層麵上內纏、內耗、內旋,既沒有突破式的增長,也沒有漸進式的積累,讓人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之中。對於窮人來說,你越窮就越謹小慎微,越謹小慎微就越窮,越窮別人越不敢幫你,別人越不幫你你也就越窮。對於幹事業來說,你越是沒有作為,你就越消極,你越消極,你就越沒有作為。對於學生來說,你越學壞,老師越是放棄你,老師越是放棄,你就越是破罐子破摔。走出內卷化,要靠人自身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追求上進的精神。強烈的求知欲能使人通過學習,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轉化觀念、提高能力,追求上進的精神能使人不斷的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走出內卷化,有時可以借助外力的影響:比如過去農民,因為戶籍製度的限製,使農民長期困在土地上自我重複,改革開放後,農民可以進城打工,可以經商辦企業,農民的生存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小鬆愛了小芳八年沒有實質性進展,如果小芳家裏忽然出現變故,或者小芳所愛的男孩拋棄了小芳,小芳便會在無助的情況下投向小鬆的懷抱。現實中也有好些人,因外力的作用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比如意外的機緣結識了一個貴人,得到了貴人相助。家鄉有一句話“樹挪死,人挪活”,就是說人在挪動的過程中,可能就會遇到意外的機會,獲得新的信息,得到外力的幫助,從而走出內卷化的泥沼。如果你長時期在一個層麵上原地踏步、無所作為,無法突破,那麼你一定是陷入到內卷化的泥沼中了,你不要嫉妒別人,不要抱怨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趕快想辦法往出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