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藝術世家(1 / 2)

因為畫風討喜,所以鄒一桂盡管低產,作品存世量也不是很高,但在市場上的行情卻還是可以的,對那些有財力也有一定鑒賞能力的收藏家們很有吸引力。

普通藏家?

普通藏家知不知道這麼個人都沒關係了,知道也玩不起,不知道也不會影響行情,反正就那麼些東西,有錢且識貨的都不夠分的,哪裏有多餘的給普通藏家收藏。

當然,能吸引那些高品質藏家,鄒一桂的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這人在花卉方麵的造詣確實有一套,總結出來的“八法四知”囊括了幾乎所有花卉品種的繪畫技巧,甚至包括後來傳入國內的“洋菊”。

自鄒一桂之後,很多畫家在學畫花卉的時候,都是以“八法四知”入門的。

這八法是“章法”“筆法”“墨法”“設色法”“點染法”“烘暈法”“樹石法”“苔襯法”。

四知是“知天”“知地”“知人”“知物”。

其中“八法”是根據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係統性理論,相當於把種種散亂的跟花卉相關的美術理論總結成了單獨一個分類,挺不容易但也不算太大的成就。

但“四知”卻是鄒一桂獨創的理論,非常難得。

所以不客氣的說,鄒一桂也算是一派宗師級別的存在,雖然在整個繪畫領域不算什麼,可在單獨的花卉題材領域內,卻是當之無愧的承前啟後的大師級人物。

這樣一位花卉題材內的大師級人物的作品,隻要找到識貨的,真不怕賣不出價。

當然,徐景行也沒打算直接賣掉,這畫值得他留在手裏學習觀摩一段時間,因為花卉類題材正是他的弱項所在,雖然也能畫,甚至還畫的不錯,但也隻是不錯而已,跟他畫山水人物的功力比起來要差不少,畢竟在獲得如意手套之前,他隻是個普通人,精力是有限的,能把書法、大寫意山水畫以及雕刻學到一定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現在,他還年輕的很,哪怕是重頭開始學習也不遲,何況以他現在的學習能力,真要學習一門手藝,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掌握,一如他學習做紫砂壺,一上手就找到了感覺,製作的第一把紫砂壺就獲得了老手藝人的稱讚。

所以他才有信心從這一幅畫上學到鄒一桂畫花卉的奧妙。

其實所謂的奧妙,在行家眼裏也沒什麼神秘的,入門的過程就是個手熟的過程,掌握了理論知識後,從手上找感覺就對了,一天畫不好就畫兩天,一天天累積下來,肯定能入門。

隻是入門歸入門,想要走的更遠,還要看個人天賦、心性以及際遇。

另外話說回來,鄒一桂這幅畫,本身就很有水平。

他早之前沒見過鄒一桂的畫,甚至也是去年夏天在跟韓振剛一塊鑒定錢維城那幅畫的時候才知道有這麼一個水平很高的畫家,後來在網絡上簡單的查了查鄒一桂的資料,瀏覽了一下網上公布出來的鄒一桂作品,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鄒一桂的真跡。

看過之後,心裏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這畫,畫的確實好。

畫是二尺長的橫走紙本設色畫,畫的是一片綿延的牡丹,牡丹的色彩很鮮豔,枝葉和花朵都栩栩如生,著色非常輕巧,濃淡恰如其分,尤其是花瓣處的粉色,暈染效果特別突出,看著就跟真正的牡丹花沒什麼區別。

技法用的正是鄒一桂最擅長的沒骨法,跟傳統的國畫技法大相徑庭,反而跟西方美術有某種程度的相似,仿真效果很好,這也是沒骨法在民間比較受歡迎的願意之一——仿形效果好,看著逼真,比較討喜。

這時,程琳湊過來:“這個鄒一桂的畫又值多少錢?”

他笑笑:“普通的也就二三十萬的樣子,但這幅,得加個零。”

“啊?”程琳愕然:“這也太誇張了吧,二十八萬買下來,二百八十萬賣出去?轉手就是十倍的利潤?”

“沒錯。”

“為什麼?”

“因為這幅畫比較難得啊,是橫軸。”

“橫軸很難得?”

“不是橫軸很難得,是畫花卉的橫軸比較難得,”徐景行溫和而耐心的解釋道:“花卉都是立著生長的,所以立軸畫花卉最容易也最適合布局,而橫軸卻恰好相反,那麼長,畫一支花太少,畫兩三支四五支又有重複之嫌,而且布局也隻能橫著布局,沒有施展空間,尤其是這種隻畫花卉不摻雜山石、鳥獸、人物的花卉花,幾乎沒辦法拉開空間,隻能用一支支花卉平著布局,這樣會顯得很局促,所以很少有畫家在橫軸上畫單純的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