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後來發表在倫敦的《太陽報》上,因為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假如誰能把3歲時想當總統的願望保持50年,那麼他現在一定已經是總統了。
人生感悟:隻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麵前。
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想
美國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學生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誌願”。一位學生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他的簿子上,飛快地寫下他的夢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10餘公頃的莊園,在廣闊的土地上種滿如茵的綠草。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歇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那位小學生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誌願,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誌願,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隻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願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願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30年之後,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餘,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並自稱曾是他的學生。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人生感悟:這位老師30年來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他,是惟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老師改掉的。
“繼續走完下一英裏”
西華·萊德先生是個著名的作家兼戰地記者,他曾在1957年4月號的《讀者文摘》上撰文說,他一生中所收到的最好衷告是“繼續走完下一英裏路”。下麵是其文章中的一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跟幾個人不得不從一架破損的運輸機上跳傘逃生,結果迫降在緬印交界處的叢林裏。當時惟一能做的就是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長達140英裏,必須在八月的酷熱和季風所帶來的暴雨侵襲下,翻山越嶺長途跋涉。
才走了一個小時,我的一隻長統靴的鞋釘就紮了腳,傍晚時雙腳都起泡出血了。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裏嗎?別人的情況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們能不能走呢?我們以為這下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往前走。為了在晚上找個地方休息,我們隻能繼續硬著頭皮走完下一英裏,此外別無選擇。終於,奇跡發生了,我們竟然就這樣一英裏、一英裏地走到了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我推掉其他工作,開始寫一本長達25萬字的書時,心一直定不下來,幾乎差一點就想不幹了。最後,我強迫自己隻是想下一段落該怎麼寫,而非下一頁,當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6個月的時間,我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寫下去之外,什麼事也沒做,結果居然寫成了。
幾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寫一個廣告劇本的差事,到目前為止一共寫了2000個。如果當時簽的是一張“寫作2000個劇本”的合同,我一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目所嚇倒,甚至把它推掉。
人生感悟:每個決心獲得成功的人都應知道,進步是一點一滴不斷地努力得來的,每個重大的成就都是一係列的小成就累積而成的。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是實現任何目標的惟一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