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世界首富的啟示(2)(2 / 3)

世界首富的啟示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製路徑轉換的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來這裏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再說對Bit係統,默爾斯博士才教了點皮毛,要開發32Bit財務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10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係Bit方麵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那位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豪。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Bit係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兩周內占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認為,隻有具備了精深的專業知識才能從事創業。然而,世界創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才從事發明創造的人並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在知識不多時,就直接對準了目標,然後在創造過程中,根據需要補充知識。比爾·蓋茨哈佛沒畢業就去創業了,假如等到他學完所有知識再去創辦微軟,他還會成為世界首富嗎?

人生感悟: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存在著這麼一個真理:對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條件都成熟才去行動,那麼你也許得永遠等下去。

你也能做總統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幼兒園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在學校裏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裏,並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家夥,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隻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訓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布邏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

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的這一想法,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便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羅迪按地址一一給他們寄去。

一年後,布羅迪身邊僅剩下一個戴維的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人也許是死了。畢竟50年了,50年間是什麼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我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