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防戰線的東部,武仙所部在黃河北岸的潞州站住了腳跟,這是對金都汴梁強大的掩護。在中路,金國大將完顏合達攻克平陽、太原,依剌蒲阿攻占曲沃、晉安,蒙古大將劉德仁、李伯溫、攸興哥相繼戰死。這意味著山西兩路,河東北路和河東南路都落到了金國手裏,河防前線向北推進了數百公裏。
這樣大縱深的防禦,從正麵南下突破河防已經很困難了。蒙古眾多的戰略家,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了黃河上遊陝西。如果占領陝西,出潼關沿黃河順流而下,金國就沒有了防禦屏障,整個河防體係將徹底崩潰。果真如此,他們離亡國也不遠了。
其實在木華黎國王經略中原的時候,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徹底消滅金國,還是要在黃河上遊的陝西做文章,正麵進攻河防是很困難的。為此他甚至放棄黃河下遊山東地區,向西進軍。他一麵令蒙古大將石天應進攻山陝之間的要道河中府,牽製金軍在黃河東岸。一方麵不顧河中未下,後路不安全的危險,直接進攻京兆府,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市。
他的意圖,是石天應在北麵牽製住金軍,並且掩護他的後路。他攻克京兆之後,從西麵向東突擊,兩麵夾擊潼關守軍。一旦突破潼關天險,沿河東下,金都汴梁將無險可守。
但是因為他的後路始終不安全,石天應和金國河中府守將侯小叔在潼關以北,黃河兩岸,反複爭奪,戰況慘烈。石天應陣亡之後,木華黎為了保證後路的安全,不得不分兵反攻河中。雖然奪回了河中府,殺死了金國大將侯小叔,但是因為他兩麵作戰,加上京兆府守將完顏合達擁兵20萬之眾,兵力優勢太大,蒙軍始終無法攻克京兆府。
萬般無奈之下,木華黎國王轉而進攻京兆西麵的鳳翔府。如果攻克鳳翔,京兆將失去西麵的屏障,京兆府將受到孤立。
但是鳳翔府守將正是巴根台的老對手郭仲元,他活著的價值終於在這裏體現出來,在鳳翔的爭奪戰中,木華黎攻擊1月有餘,始終拿他沒有辦法。這個時候,約好的西夏盟軍始終不到,而木華黎統帥的蒙軍戰線已經從河中府綿延到鳳翔府,上千裏的戰線處處漏洞,木華黎不敢再頓兵堅城之下了,隻得撤兵。
而木華黎國王,就病逝在撤軍的途中,一代將星隕落,伴隨著他這次軍事冒險的失敗。但是,他為蒙古進攻金國的整體戰略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就是從上遊動手,突破潼關,進軍河南。
木華黎國王失敗中的經驗,成吉思汗這樣的大智者如何會體會不到?在還沒有攻克西夏都城興慶府的情況下,他就派小股部隊繞過慶陽府,進入頒州和隴州,一部兵力甚至進入到宋境西和州。其目的,也是找到進攻鳳翔府的道路,對宋國關外五州的襲擾隻能算是一次威力偵察。
總體而言,成吉思汗的思路和木華黎國王的思路如出一轍,就是橫掃關中,南北夾擊潼關,然後進軍河南。兩大戰略家想到了一起,這絕不是偶然的。
因為鳳翔守將楊沃衍在頒、隴之間的頑強奮戰,再加上成吉思汗正是在這個時候逝世,蒙軍後續大軍並沒有從這條路跟進,所以蒙軍沒有繼續向鳳翔府前進。
在攻滅西夏之後,金國的北大門已經敞開,蒙古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略試探。拖雷大諾顏和窩闊台王爺率蒙古大軍主力會師草原的時候,還派了一支部隊在大將赤佬溫率領下進入延安府,繼續尋找攻滅陝西的機會。
蒙軍南下,嚇壞了金朝君臣,立即在陝西調整部署。總體上,陝西金軍有3支野戰兵團,分別駐紮在金國控製的3個府路。最前沿是延安路,由最能打硬仗的郭仲元統帥。在延安路南麵,就是京兆路,完顏合達統帥大軍駐紮在這裏,掩護關河的咽喉要路潼關。在京兆路西邊,就是鳳翔路,由楊沃衍統帥一支機動部隊,隨時策應東麵的攻防。
赤佬溫並不想走上次蒙古人的老路,從鎮戎州出頒、隴。他認為木華黎國王之所以失敗,戰略上沒有問題,誤在戰術。木華黎舍棄了蒙古最擅長的野戰,用蒙軍最不擅長的攻城戰,與金軍在河中、京兆和鳳翔的城邑之間反複爭奪,徒耗兵力,能不失敗麼?換句話說,就是木華黎國王急於求成,沒有成功的把金軍吸引出來決戰。
赤佬溫的戰術,就是圍攻慶陽,引誘完顏合達和郭仲元救援,然後在野戰中殲滅之。巴根台是讚同赤佬溫的,不如此如何拉開敵軍防線?木華黎國王的教訓確實存在嘛。
事實上,去年冬天,赤佬溫也確實成功的把完顏合達20萬大軍引誘出來了,並且成功的選定了對蒙軍騎兵有利的戰場大昌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