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生離死別(1 / 2)

第二天,被圍8個多月的青州城門大開,巴根台和李全率領最後的7千餘忠義軍將士走出城門。盡管大部分人都帶傷,所有的人都被饑餓折磨的骨瘦如柴,他們的衣甲敝舊破爛, 但是他們的武器擦的鋥亮,每個人都高昂著頭,象是凱旋的勝利者。

蒙軍列陣迎接,向這些勇武的士兵致敬。巴根台策馬來到孛魯馬前,單膝跪倒,右手撫胸說道:“孛魯殿下,我已經完成了我的使命,現在李全和他的士兵來到了你的戰旗麵前,向你的大軍致敬。該你履行你的諾言了,給他們生命,給他們尊嚴,善待你腳下的土地,善待這裏的人民。”

孛魯說道:“我們蒙古人不會做有違紮撒的事情,你大可放心。叫李全來見我吧!”

李全走到孛魯麵前,雙膝跪倒在塵土中,忍不住涕淚橫流。孛魯刀鋒一樣的眼睛瞪著李全, 說道:“李全,你臣服我們蒙古汗國了麼?”

李全說道:“從此以後,我李全為蒙古臣,永世不變。”

孛魯說道:“好!我們蒙古人最敬重勇士,最鄙視謊言和叛賊!今天,我就封你為蒙古山東行台都元帥,那是因為你英勇善戰,頑強不屈。如果你敢背叛蒙古,我就會按大汗的紮撒處死你。”

李全毫不畏懼,大聲說道:“我們漢人也有一言九鼎的漢子,我絕不會反叛你。”

孛魯說道:“說的好!我的大帳給你們準備了甜美的馬奶酒和飄香的烤全羊,從此我們就是一家了。但是巴根台要走了,不能聽到家鄉的祝酒歌了。”

巴根台說道:“殿下,我的參謀軍官都是跟隨我多年的部下,我帶他們一起走吧。”

孛魯說道:“我也需要熟悉在這片土地的軍官,他們我留下了,你可以帶走兩個人。嘎爾迪的百人隊會護送你立刻出發,有他和你30個忠心奴隸,你的安全不成問題。你準備一下,一個時辰後出發,不用到大帳向我辭行了。”

說罷,孛魯撥轉馬頭,大喊:“李全!我在大帳裏等你。”

巴根台喊道:“殿下,木華黎國王葬在哪裏?”

孛魯停了一下,打馬而去,煙塵中傳來孛魯的聲音:“在葭州無定河畔,茫茫草原就是父王升天的地方。”

分別的時刻終於來臨了,也許就是生離死別。巴根台沒有向忠義軍舊部告別,悄悄的帶上舒穆魯海春和黃凱,走向了未知的命運。

嘎爾迪和納爾丁早就列隊等在大道上,努桑哈等一齊來為巴根台送行。帶孫大叔說道:“我得到消息,大汗病的不輕,性情也大不同平常。見到大汗再也不要出言頂撞,小心認錯,聽候大汗責罰。你要還像以前那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恐怕大汗震怒,就不好收場了。”

巴根台說道:“一切自有長生天安排,我隻想見大汗一麵。我準備好了,流放,削奪封地,處死,我都心甘情願。”

帶孫搖搖頭,不再說什麼了。楊妙真緊緊抱著他,久久不願鬆開,輕聲在他耳邊說道:“活著,好好活著,活到相見的一天。”

巴根台狠了狠心,掙脫了她的懷抱,跳上天馬。戰馬盤旋嘶鳴,仿佛也不願離開這塊土地,這支軍隊。巴根台終於撥轉馬頭,向北馳去,不再回頭。

1年以後,原山東忠義軍將領夏全進軍楚州,趕走了淮東製置使劉焯。淮東迭遭兵亂,三任製帥皆毀於叛軍。南宋朝廷見這塊土地飽經戰亂,已經滿目瘡痍,百姓離散,無力養軍了,不得已罷撤了江淮製司,改楚州為軍州。

兩年以後,李全和楊妙真在莒州磨旗山結為夫婦,一年以後,他們的兒子李璮出生。

1231年,李全親率山東軍忠義軍渡淮南征,在楚州與夏全部會合。但是在圍攻揚州的戰役中,李全陣亡,忠義軍餘部退回楚州,由楊妙真繼續統領。

1231年5月,忠義軍在淮南的楚州、大城等5個城邑相繼被宋軍攻克。楊妙真帶著幼子李璮率領忠義軍餘部北渡淮水,退回益都老家,繼任蒙古山東行省。

不數年,楊妙真在對巴根台的思念中去世,她再也沒有見過她無比熱愛的巴根台。李全和楊妙真的兒子李璮襲父職繼任山東行台,專製山東30年。

成吉思汗之孫,大諾顏拖雷之子,元世祖忽必烈繼位以後,加授李璮江淮大都督。中統三年(1262年)李璮畔蒙歸宋,7月,蒙軍攻克濟南,李璮被俘處死。

巴根台締造的山東忠義軍象流星一樣劃過曆史的天空,到這裏終於劃上了悲壯的句號。盡管李全夫妻父子艱苦經營山東近40年,但是因為巴根台在益都培養的工程技術人才,工商業管理人才絕大部分戰死沙場,還有一部分病死或流落他鄉,他們再也無力重現益都的理想之城。

嘎尓迪、納爾丁等護送巴根台一路北行,部隊每人備3匹馬,日夜兼程。渴了就喝馬奶,餓了就吃醃羊肉。有的蒙古士兵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馬鞍下,半天以後就半熟了,味道很鮮美。困倦了就在馬上睡覺,很少宿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