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巴根台最擔心的增援山東問題,他反複向許國陳情。山東軍務也歸淮東製司羈縻,如果山東糜爛,製司顏麵何在,他許國能不擔責任?許國終於意識到問題嚴重。
金將張惠號稱賽張飛,花帽軍出身,是金朝後期著名的勇將。被益都紅襖軍打成殘廢的花帽軍殘部,在李霆、張惠等人的努力下,居然慢慢恢複了元氣。趁山東忠義軍主力南下,居然又進入了山東,而且勢如破竹,已經攫取了數個州郡。
迪烈抱病指揮作戰,把金軍擋在益都-沂州以西。但是如果沒有增援,迪烈也支持不了多久,他手中的兵力太少了,山東早晚會全部失去。
許國不願意承擔丟失山東的責任,終於同意北軍李全、夏全、嶽成等部,還有南軍部分部隊北上,支援山東宋軍。在沂州作戰的山東忠義軍大將彭義斌請調南軍最精銳的淮西部隊北上,許國也同意了。
趙社、朱虎等連夜麵見許國密語:如果我等離開大帥左右,一旦再有南渡門之變,製帥該如何應對?
許國說道:“此事我考慮已久。我把姓王的和李全都派到北麵去,讓他們和金軍廝拚。他們一走,楚州還有誰敢發動南渡門之變呐?何況揚州強勇軍彭興所部還是忠於製司的,關鍵時候可以依靠。我再留楊妙真為質,她一個孱婦人,諒她也逃不出我的手心。你們在山東的任務,就是監視北軍部隊,防有他變,不要和金軍死拚,空耗實力。”
既然許國這樣說,趙社、朱虎也就不便多言。
正當巴根台整束部隊,準備進軍山東的時候,接到一個令他悲痛萬分的消息:蒙古統帥木華黎國王病逝了!
原來木華黎攻取太原以後,戰略上的主攻方向定在了關中地區。金軍屯重兵於潼關,如果從河南入關中,必要攻取潼關。潼關險峻,敵人又多,木華黎沒有把握破關而入。
他決定從北線入關中。成吉思汗16年,木華黎所部取瑕州、綏德,又在延安地區設伏,擊敗金軍3萬餘人,陣斬7千餘人,關中地區北麵的大門由此洞開。
成吉思汗17年,木華黎率蒙軍主力圍攻京兆府,金軍20萬人嬰城固守。木華黎久攻不下,約期會攻的西夏軍也失約不至。
木華黎調整部署,遣兵6千與京兆金軍對峙,又派3千人扼住潼關,自率主力圍攻鳳翔,又久攻不下,自己也身患重病。
這個時候他是多麼想念巴根台啊,巴根台和他的特種部隊是攻克堅城的利器,有這支部隊在手,關中地區早就是蒙古大汗的囊中之物了。
成吉思汗18年春,蒙軍糧盡,木華黎不得已撤出關中地區的作戰,東渡黃河。大軍到達聞喜,木華黎一病不起,病逝於軍中,終年54歲。
巴根台聽到這個消息怎麼也不敢相信,木華黎是巴根台的老長官,待他如慈父一般。不僅對他有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巴根台對這位偉人無比崇拜。木華黎身上閃爍著男人的一切美德,他勇敢無畏,深沉智慧,寬厚仁義,忠誠耐勞,誠實正直,氣度恢弘,品德高尚,他是古往今來軍人的楷模。
他出身劄剌亦兒部,這個部落和速不台所在的兀良哈部,還有伯牙烏部世代都是黃金家族的門戶奴隸。他10幾歲就被父親送到成吉思汗處,跟隨成吉思汗拚殺了近40年,也終於軍中。
他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原各族人民的英雄。巴根台為這樣一位英雄的離世傷心不已,8年前遼河岸邊的一別竟然成了永別,他再也見不到這位偉大的戰士了,而自己能不能成為象他一樣的士兵還是未知數。
木華黎病逝以後,其子孛魯繼承了他太師國王的職位,也繼承了他經略中原的未竟事業。孛魯的戰略與其父不同,這導致了巴根台命運又一次重大轉折,但是在這個時候,巴根台還沒有深刻感受到這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