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兵權之爭(2 / 2)

他擺手命部隊先紮住大營,再找李全、楊妙真過來商議下麵的辦法。在總參大帳,巴根台對楊妙真、李全和他的高級參謀們說:“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我們立了大功,他們卻這麼對待我們。撤編、削弱、分化,把我們發配到這荒蠻之地。

我反複思考,這不光是賈某人的嫉賢妒能,他的背後是朝廷的猜忌疑慮,是他們害怕我們這支武裝力量,不徹底瓦解我們他們是永遠不會放心的。現在是我們自己人坐下來好好商量商量的時候了,這個問題始終是大家不願意麵對的,也是在我們所有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那就是:我們還有沒有必要依附這個朝廷。”

當巴根台終於把這個問題一針見血的揭開的時候,眾人一時都沉默了。

巴根台看沒人說話,目光炯炯的看著夏全。在長期的征戰中,夏全以他的冷靜沉著,縝密智慧形成了很大的威望,在忠義軍的參謀班子裏,他就是翹楚。

當巴根台的目光投向他的時候,夏全終於說道:“我認為我們還是要依附這個小朝廷,而且必須要依附這個小朝廷。”

在大家全部滿腹怨氣的時候,夏全說的卻如此堅定,大家不免奇怪。李全問道:“為什麼?”

夏全分析說:“大帥說的都是大實話,我們部隊功勞太大,戰鬥力太強。朝廷裏那些軟弱的家夥害怕我們,提防我們,這樣對待我們其實在意料之中。但是我們不是為他們打仗,更不是為賈涉那樣的人犧牲,我們是為百姓作戰,為理想而奮鬥。

自從我們南下以後,打的金國軍隊寢食不安,這間接造成了我們山東老家不斷鞏固,金軍再也無力東進,武仙等河朔武豪強在蒙軍的打擊下舉步維艱,不敢對山東輕舉妄動。百姓正從戰亂中恢複過來,終於過上了幾天安靜日子。單憑這個,我們在這裏的奮戰犧牲就值得!

其實我們隻有6萬餘人參戰。我們再想想,我們征服山東是必然的,如果我們不打著大宋這杆旗號,會出現什麼局麵?金國會從西麵和西北麵攻打蠶食我們,在南線,我們也不得不在淮北設防,提防大宋軍隊。在北麵,還有蒙古人敵友不定。

我們三麵皆敵,即使我們養活20萬軍隊,日子也不會比現在好過,隻會更加艱難。而這樣龐大的兵力最終會拖垮我們的民力,本來是保護山東百姓,卻拖累了山東人民,這是我們願意看到的麼?”

夏全一席話,說的大家眼前一亮。巴根台也暗讚,在忠義軍裏真正具備戰略頭腦的寥寥可數,夏全就是其中的一個。

巴根台說道:“夏全說的好啊,這也正是我想對大家說的。在亂世之中,我們自己太弱小,我們不可能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打出一個理想世界。那麼我們就需要盟友,盡管南宋這個小朝廷刻薄昏庸,腐敗無能,但是我們還能找到比他們更好的盟友麼?

所以,我讚同夏全的意見,我們還是要和賈涉這種人周旋下去,而且必須周旋下去。我們在這裏站住腳跟,就等於給我們山東的老家創立了一個安定局麵。我們在這裏站不住腳退回山東,就是在戰略上打了一個大敗仗,是消滅幾個花帽軍、盧鼓槌、阿海都無法彌補的。”

眾人都看著巴根台,巴根台繼續說:“弟兄們,他們把我們發配到這裏有什麼可怕。隻要我們不是以大功臣自居,這樣的環境對於我們不是太熟悉了麼?我們不就是從蠻荒之中奮鬥出來的嗎?

沒有營房,我們可以建立營房,這裏有山有水有樹木,難道我們不能靠自己的雙手把荒地變成軍營和堡壘?我們在益都,在濰州,在軍校的軍營是別人提供給我們營房麼?還不是我們自己建設的。

他們不給我們提供糧食軍餉,難道我們自己不能開荒耕地麼?我們都是農民,誰不會種田?古來軍隊屯田的例子數不勝數,別人能做到難道我們不行?現在不是耕種季節,但是我們可以開荒種菜,蓄養豚羊,一樣可以保證軍需。他們那些手段難為其他的軍隊可以,但要難為我們鋼筋鐵骨的山東忠義軍那是萬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