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眾軍哄然大笑,這於洋自恃此技摔倒過無數軍中同袍,讓很多人失過顏麵,在堂下飲酒的同僚就有吃過苦頭的,今天巴根台輕輕易易的當眾摔倒於洋,很多人都起了幸災樂禍之心。
巴根台上前扶起於洋,說道:“於兄下盤很穩,果然是摔角好手。”
他言語至誠,沒有絲毫譏笑之意,但是豪邁自信之氣自生。於洋站起身來,臉上毫無愧色,說道:“王公好本事,輸在你手裏我心服口服。”
這時惱了堂下一員大將,他站起身來說道:“我是國安用,衝鋒陷陣喜使一條馬槊,同袍送我一個綽號叫國鐵槊,說句托大的話,在濰州軍中我與我們李三哥李鐵槍齊名。剛才見到王公果然高明,國某不才,鬥膽與王公切磋幾招。”
巴根台說道:“不用客氣。隻是這堂下窄小,恐怕施展不開。”堂上李全大笑道:“棟梁兄弟,咱這後麵有個花廳頗為寬敞,平時就做講武之用。咱們這就到後院接著喝酒玩耍如何?”
巴根台說道:“客隨主便。”
當下李全令眾仆役婆子上來收拾碗筷,把點心瓜果擺到後院花廳。國安用已經頂盔冠甲,跨馬橫槊,立於院中,好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待賓主紛紛坐定,巴根台要來一杆馬槊,跳上天馬。雙方也不客套,國安用催馬趕來,挺槊就刺,直奔巴根台前胸。
巴根台單手持槊,也不遮擋,也不閃避,一伸手就將敵槊夾於腋下,國安用欲用力回奪,巴根台右手長愬已經快如閃電的挑落國安用的頭盔。國安用一呆,巴根台趁勢一把扯過國安用的馬槊,扔在馬下。國安用頭盔掉落,發髻散亂,一時呆住。
巴根台跳下馬來撿起國安用的鐵盔,將頭盔和武器一並遞到國安用手裏,拍了拍他的肩頭。國安用還愣在當地,自從他從軍上陣以來,喪生在他馬槊下的敵人不計其數,除了李全他就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
沒想到巴根台一伸手就挑落了他的頭盔,他知道這還是別人手下留情,遇到個心狠手辣的這一下挑落的就不是頭盔而是自己的大好頭顱了。
他怎麼也搞不明白,自己的馬槊數十斤重,借著奔馬之勢這一刺是何等力道,鐵盾都能刺穿。這看起來消瘦的年輕人怎麼能一下子就夾到了腋下,他的臂膀是鐵做的嗎?
巴根台打馬盤旋,片刻功夫就又打敗劉慶福的大刀,鄭衍德的重錘,田四的短劍大盾,於譚的狼牙棒,而且就是用敵人趁手的武器,無論是馬上步下,沒人能和巴根台鬥個三招兩式就敗退下來。
如果不是巴根台手下留情,這幾個不死也要帶傷。這一下李全麾下的將領不笑了,比武開始,大家都有玩笑之心,以為沒有人能什麼都擅長,他王棟梁就算是神佛也總有人會打敗他的。
沒想到這個益都大帥如此善戰,濰州軍中公認的最勇猛戰將也對他心服口服,這人真的是人嗎?眼見得李全軍的顏麵就要被這個年輕人掃的幹幹淨淨,眾軍都沉不住氣了。
這時李全的二兄李福站起身來,說:“四娘子說的好,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王公神勇,天下無敵不假。但是武事不僅是衝鋒陷陣,為將者更應該懂得行軍布陣,才能百戰百勝。”
巴根台說道:“二兄所言不錯。”李福說道:“我想與王公比比陣法,你看如何?”
巴根台說道:“如何比試?就在這花廳裏麼?”
李福說道:“正是!春秋以來兵事都講究陣而後戰,孫臏兵法有十陣,後漢諸葛公有八陣圖,唐朝李衛公有六花陣,大宋有平戎萬全陣。今天我想和王公比試比試春秋古陣如何?”
巴根台說:“就請二兄明言。”
李福說:“好!大陣源於小陣,小陣分出勝負,大陣也就輸贏可知。就在這個花廳裏,我們各出五人,伍長帶領,各持春秋五兵戈、弓、殳、劍、戟,列陣而前,敗者為負,你看還公平麼?”
巴根台搖搖頭,說道:“戰場上瞬息萬變,豈有一陣而破萬敵的道理?難道遇上高山大河,密林深穀也要陣而後戰?陣法要靈活運用才會發揮威力,如果呆板凝滯,還不如不列陣。大宋名將嶽飛在野戰之中從不列陣,照樣百戰百勝。
春秋的戈戟諸兵主要是應對敵軍車戰,戰車笨重無比,戰國以後曆代兵家早已棄之不用。如果二哥非要用春秋陣法,我用婦人女子都能把你打敗,還比試什麼?”
李福心中大怒,說道:“王公是說婦人女子也能打敗我的戰陣嗎?那還真要討教討教。”
巴根台說道:“李二兄不必動怒,我們切磋武事是為了將來在與金人的戰爭中打勝仗,我們自己人誰還去計較輸贏。就當是個玩笑比劃比劃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