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遼寧男籃摧枯拉朽的成長勢頭相比,北京男籃體現出更多的是一種經驗和厚重。毫無疑問,馬布裏的加盟,徹底改變了北京隊。老馬剛到隊時,閔鹿蕾曾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我這麼多年一直苦心尋找的外援。”如果把北京隊比作一列飛馳的列車,那馬布裏就是車頭,而閔鹿蕾則是駕駛員。有人說,閔鹿蕾的成功就在於找到了馬布裏,並且給予他無限的信任。對此,閔帥並不否認:“沒錯,是老馬成就了我。他在NBA經曆過多少大場麵啊,CBA這些比賽對他來說不成問題,我憑什麼不信賴他。”兩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不像師徒,倒更像朋友。在一起打拚的4個賽季裏,兩人常在閔鹿蕾的辦公室裏討論比賽計劃,該用什麼樣的戰術迎戰下一個對手,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準備比賽,包括什麼時候出發,什麼時候訓練,第二天幾點集合乘大巴等。有時比賽進入暫停,閔帥用幾句話就講完了戰術,然後老馬會繼續給隊友們叮囑一些細節。在其他球隊,老馬的這種表現很可能被定義為“越權”,但在開明、隨和、知人善任的閔鹿蕾眼裏,隻要為了球隊好的事情,他都讚成。他常說:“老馬的經驗是這支球隊無盡的財富。”
不光是馬布裏,像孫悅、李根、翟曉川這些國內一流球員,都被閔鹿蕾摸透了脾氣秉性。比如對待國家隊的大牌孫悅,閔帥從來不罵,都是靠激勵和刺激,因為他知道孫悅的能力,有時候隻需要背後使點勁兒,比賽狀態就能出來;而李根剛到球隊時間不長,有時比賽打順了能得二三十分,打不順就容易急躁,這時候閔帥就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讓李根平複心情,發揮出正常水平;像吉喆、朱彥西等他看著長大的球員,比賽場上罵完了,睡覺之前他總會編一條激勵的短信,不讓隊員帶著氣睡覺。在“閔皇叔”的領導下,北京隊不僅在競賽成績上收獲頗豐,團隊建設和球隊的向心力也在CBA名列前茅。閔鹿蕾在平時的訓練中經常給隊員們灌輸一個理念,就是:“球隊從來沒有主力、替補之分,誰的狀態好誰就是主力,無論你名氣多大、薪水多高,狀態不行,你就得下來。”而這種良性的競爭環境,也讓北京隊在一個漫長的CBA賽季中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求勝欲望和源源不斷的戰鬥力。
如果說北京隊以馬布裏為首的團隊協作是他們取勝的法寶,那麼遼寧男籃科學訓練、培養新人則是其全麵崛起的強大基礎。郭士強透過:“去年備戰CBA期間遼寧訓練得非常投入,很係統,各項工作做得很細致,在體能、技術、身體等方麵做到了充足的儲備。常言道:比賽是訓練的一麵鏡子,隊伍練得好,就會打得好。再加今年兩個外援比較適合球隊,國內球員與外援的結合得很好。”提及球員的進步,郭士強說這是本賽季最令他高興的事兒,“在技術經驗和心理素質上提高,尤其是場上節奏的控製能力在成熟。比賽的大逆轉讓我特別高興,尤其是逆轉像北京、廣東、新疆這樣的CBA強隊,讓我看到了球隊的作風和韌勁。”采訪中,郭士強臉上一度綻放燦爛笑容,但還不等這種燦爛完全綻開便沉靜地說:“總打逆轉總爬坡,說明比賽過程中很有起伏,不成熟。”為了使球隊能迅速成長,這位少帥常常是工作到深夜,不經意間他的頭上竟然已長出了白發,“因為聯賽時間非常緊,一周三賽,為了準備下一場比賽,我們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看錄像,研究對手,進行戰術分析,所以經常是在淩晨3點多才去睡覺,聯賽中經常是幹得多,睡得少。”
與郭士強一樣,已經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閔指導幾乎同樣是為籃球傾入全部心血。除了全麵細致的工作外,老閔還很迷信。他說自己就像一枚硬幣,總會有兩種不同的性格。在一些事情上他隨和、開明,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他卻恪守習慣,甚至稍顯迷信。比如,他喜歡在比賽的座椅下放六瓶水;喜歡用紅色硬皮本記錄戰術;平時訓練、接受采訪時會穿藍色運動服;隻要賽季開始後絕對不看書,因為“書”與“輸”同音;因為北京隊的吉祥物是鴨子,所以他整個賽季都不會吃北京烤鴨、芥末鴨掌、紅燒鴨腿一類的菜肴。
如今,7番大戰的CBA總決賽已經全麵展開,誰能笑到最後?無論是年輕的郭士強,還是自信的老閔,他們都有理由贏得最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