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黃鱔養殖(2 / 3)

黃鱔養殖技術

黃鱔可以用水泥池,也可以用土池養殖。

水泥池

池的大小要根據飼養多少而定,一般在2~10平方米,池深70厘米。池壁高出水麵30厘米,以防黃鱔逃跑。池子要建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

池底要放30厘米厚的泥土,最好用含有機質較多的粘土或河泥青草漚製的泥土。土質軟硬適度,便於黃鱔打洞穴居,又不致因泥土太軟使洞淤塞。土層不宜太厚,否則水滲透不到下層,黃鱔不能上下活動,池底部不能充分利用。水深保持5~10厘米,最深不超過15厘米,因為黃鱔習慣於穴居,頭不時伸出洞口窺測覓食或呼吸,要是水層太深,它就要遊出洞外,這樣不利於它的生長。

在與水麵相平的地方設一排水口,對麵略高於水麵的地方設一進水口。進出水口要用柵欄封堵,以防逃鱔。養鱔池塘最好修建3~4個以便分群飼養。池形可以是圓的、方的或長方形的。可以設在地下、半地下和地上。但要求做到不漏水、能排解灌,池壁頂部需覆蓋或“T”字形,以免黃鱔逃出。在池水麵的1/2麵積內;種植水浮蓮,浮萍等水生植物,池周種些瓜類可以遮擋部分陽光,改善池子環境,降低夏季水溫,利於黃鱔生長。池底可以投放一定數量竹筒,或瓦片,以便其穴居。

土池

養殖黃鱔可以利用不宜養魚的廢棄土池,也可以利用不宜種植作物的水坑,或開挖新土池。但一定要選擇土質堅硬,排灌條件好的地方,麵積以3~5畝為宜。要求周圍是旱地土質堅硬,1米深以下是黃土。

可以從地麵向下挖20~40厘米,用挖出的土在池子四周打埂,埂高40~60厘米,埂寬60~80厘米,堤埂要夯實,以防黃鱔打洞。如果是在堅硬土層開挖的池子,可直接利用。如果在土質鬆軟地方建池,應用磚石砌壁,抹上水泥,做好防漏、防逃和注排水工程。

苗種來源

鱔苗種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1人工孵化

夏天看到鱔池、水溝、湖沼地帶有泡沫團浮在水麵,這就是黃鱔的孵化巢。可以用勺輕輕撈起,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盆中孵化。水溫保持20~30℃,經常換水,約待2~8天,即可出苗。7~10天後可予以放養。1自然水體捕描

在4月中到9月的夜晚,在水田、水溝、塘邊用電筒尋找。雨後及氣壓低的悶熱天尤其好捉。白天捕捉時,可找到黃鱔洞穴,一般黃鱔有水下和水上兩個洞,相距07~1米,可以擾動水下洞,在水麵捕捉。

市場采購

要采購體色鮮明、遊態活潑、規格整齊、生長良好、肌肉肥厚、無傷無病的鱔魚。一般以每千克40尾左右為宜。

放養

無論采用什麼方法得到的鱔種,一定要達到每千克40尾以下,這種苗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大。放種要注意規格整齊,不要大小混養,如果個體參差不齊,應分池飼養,避免因爭食殘

殺而影響成活率。

鱔種放養以早春為好,鱔種經越冬後體內營養僅能維持生命,這時需要大量攝食,食量大,加之它食性雜,所以這時便於馴化,同時也能延長生長期。

放養量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5~2千克、即70~200尾。如果飼養設備完善,食料充足,水質優良,水源四季不斷,則每平米可放到5~15千克,最多不能超過10千克。如鱔種較大可適當少放。

管理

投餌

剛孵出的鱔苗要投細小而營養豐富的飼料,如新鮮豆漿、水蚤、輪蟲等。黃鱔是肉食性魚類,而且喜歡吃活食,在成鱗養殖階段、可投喂蚯蚓、螺肉、蠶蛹、小魚蝦、蠅蛆和動物內髒等。在餌料不足時,也可投喂一些米飯、瓜皮、瓜果、糖餅、菜葉等,6~8月可在池上點燈引誘各種飛蟲入池。有些地方采用混合配方的顆粒飼料,也能取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