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借口”的心理操控技巧——如何化解人際關係中的尷尬(3 / 3)

首先,不要以直接的名義。一般而言,為了辦事給上級送禮,上級總是要推辭或拒絕一下,把上級拒絕接納的話禮貌得體地擋駕回去,是讓受禮者心裏舒坦自然的主要手段。我們不妨把送禮的理由轉移出去。比如:把送禮的理由推到不在身邊的老婆身上。“這是我老婆出國帶回來給嫂夫人的,我也不是很懂,據說效果很好。”或者,把送禮的理由推到對方老人身上。“你不用客氣,這東西是給老爺子買的……你方便時把東西給老爺子拎過去得了。”如果你送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妨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請他準備點菜。這樣喝一瓶送一瓶,禮送了,關係也近了,還不露痕跡。這樣的做法,對方聽了,心裏會好受一些,也就不便回絕了。

其次,關係到錢的問題,要謹慎而行。假如你是給家庭困難者送些錢物,有時,他們自尊心很強,輕易不肯接受幫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東西我家撂著也是閑著,讓他拿去先用,日後買了再還;如果送的是錢,可以說拿些先花,以後有了再還。受禮者會覺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後又還,會樂於接受的。這樣你送去的目的就會達到了。

借雞生蛋。如若是求人,則把送禮的理由推到對方可能存在的“有失”處。比如說:“你給辦事就夠意思了,難道還能讓你搭錢破費?這錢您先拿著,必要時替我打點打點——不夠用時我再拿。”或者,“我知道,咱們之間辦事用不著錢,這錢先放你這兒,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時候再給我不是一樣嗎?”

一位學生受老師恩惠頗多,一直想回報但苦無機會。一天,他偶然發現老師紅木鏡框中鑲著的字畫竟是一幅拓片,跟屋裏雅致的陳設不太協調。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手頭正有他贈的字畫。他馬上把字畫拿來,主動放到鏡框裏。老師不但沒反對,而且非常喜愛。

借花獻佛有時也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你送土特產品,你可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嚐嚐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不是單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那種因盛情無法回報的拒禮心態可望緩和,會收下你的禮物。有時送禮不一定自己掏錢去買,然後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種情況下人情也是一種禮物。比如,你能通過一些關係買到出廠價、批發價、優惠價的東西,當你為朋友同事買了這些東西後,他們在拿到東西的同時,已將你的那份“人情”當作禮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隻不過搭上點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受禮者因交了錢,收東西時心安理得,毫無顧慮;送情者無本萬利,自得其樂。

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又與你八竿子拉不上關係,你不妨選受禮者的生辰婚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一般受禮者便不好拒絕了,當事後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改變對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交友的目的,實為上策。

如今,送禮其實已成了一種藝術和處世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什麼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電腦裏有專門的儲存,對一些主要關係公司、關係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愛好、生日都有記錄,逢年過節,或者什麼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規劃,用以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鞏固自己的商業地位。送禮的功夫是否到家確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用好這門學問,你離成功會更近一步。

14.找個“擋箭牌”,說話更好聽

荀子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就是說,走不快的人隻要借助車馬,就能到達千裏之外;不會遊泳的人隻要借助船隻,就能渡過江河;人的本性沒有什麼不同,而是在於“第三者”的力量。有時正是由於有了“擋箭牌”,處理事情就變得更容易。

有一家英國的珠寶店在剛開張時顧客不多,甚至門可羅雀。而此時突然“女王陛下”親臨。她徑直地走向珠寶店的櫃台,並且從容地與周圍圍觀的人們微笑致意。不久女王親臨這家珠寶店的消息就傳遍了四方,珠寶店也因此名聲大噪。從此顧客是絡繹不絕。

其實那天親臨的並非是真正的女王陛下,而是一個長相酷似女王的尋常百姓。正因為她與女王長相酷似,所以被珠寶店的店主重金聘下前來造勢。店主的主意最終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而店主也沒有宣傳說女王親臨,即便後來有些人知道並非是真正的女王,對於店主,人們也無從責怪。

珠寶店的店主很好地發揮了“擋箭牌”的妙用。其實有些時候擋箭牌僅僅是為了遮羞而已,可以使一些不能回避的敏感話題可以被更加輕鬆地交流。

同樣地在讚美他人時,擋箭牌一樣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妙用。在被誇獎者麵前,如果你直接用自己的語氣去誇獎對方,可能會有些諂媚的味道。讓被誇獎者覺得別扭,甚至會認為你別有用心。而善於誇獎別人的人則會選擇一個第三者來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這種借他人之口的迂回方法,比起直接的誇讚更加地巧妙也更加有效。第三者無形之中成了一個有效的擋箭牌。

同樣,巧妙地引用第三者的話,向你的顧客說出他人對你的商品的評價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刺激顧客采取購買行動,有時候你說一百句也頂不上你引用一次第三者對你的商品的評價。

談到你要出賣的—塊土地,你可以對你的顧客說:“前不久—位顧客也來此地看過,他覺得非常滿意,表示想在此地蓋棟別墅。可惜後來,他的資金周轉不靈而無法購買,我也為他感到遺憾。”這種方法效果非常好,但如果你是說慌,又被識破的話,那可是非常難堪的,所以應該盡量引用真實的事情來促銷。

人在交往中,難免會有隔閡,有時候發生的衝突,兩個人之間難以解決,就最好由“第三者”介入。當然,這個“第三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張紙、一個動作,或者一種情感。甚至“第三者”也可以拉近兩人之間的關係。

李新是A公司上海地區新上任的老板,剛接到通知,讓去新加坡出席A公司亞太區會議。

在兩天的會議裏,除了一開始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李新就一直沒再發言,他一直在觀察每個人,熟悉每個人。奇怪的是,從一開始,李新就感覺有人在注意著他,觀察著他。時間一長,這種感覺就更強烈,等到為期兩天的會議即將結束,他已經徹底驗證了,的確有個人一直在觀察著他。這個人,就是A公司亞太區的總裁——科特。

會議最後一天,晚餐直到十點才結束,時間雖然拖得很長,但李新卻並沒有吃飽。散席之後,李新被科特約到所住飯店的酒廊。這酒廊很別致,高高的玻璃拱頂,仿佛能看到星空,包括沙發、桌椅在內的陳設都色調明快,遠比一般低矮陰暗的酒廊讓李新感到悅意。

科特看出李新對這裏的環境和氣氛很滿意,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神情。兩人一起坐下,科特要了杯啤酒,李新則點了杯熱巧克力和幾種小吃,如花生豆、爆米花和曲奇餅,弄得科特和侍者都揚起了眉毛,一副不解的樣子。侍者記下了一串名字便離開了,科特還睜大著眼睛看著李新,李新便笑著說:“老實說,我沒吃飽,現在正想吃些東西。”

科特聽了哈哈大笑,說:“其實我也沒吃飽,但我想忍著的。你做得對,我也要吃一些曲奇餅。”很快,侍者把吃的喝的都送上來。

李新喝了口巧克力,手上抓著幾粒花生米,一粒一粒往嘴裏送著。科特吃著曲奇餅說:“我發現你的英語很好,沒有口音,不像新加坡人,他們老帶著一種‘啦’的音。”說著,就學著新加坡人說話時常帶的“尾巴”。

李新開玩笑說:“我的英語比大多數中國人好一些,比大多數美國人差一些。”

科特又瞪大了眼睛,問:“那就是比一些美國人好了?會比美國人的英語還好吧?你開玩笑。”

李新便笑著解釋:“因為美國也有很多嬰兒和啞巴的,我的英語比這部分美國人的好。”

科特聽了大笑,非常開心的樣子,然後,止住笑,衝李新眨了下眼睛說:“而且,美國也有更多的傻瓜。”

李新知道,有不少德國人對美國人很不以為然,他們覺得美國人無知而又自大,目中無人,科特的話裏可能也帶有他對A公司美國總部那幫人的不滿。但李新心裏也明白,科特也可能是有意無意地用嘲笑美國人來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

“擋箭牌”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可以幫你拉近與他人的距離,可以幫你擺脫麻煩,也可以幫你更容易實現目標,至於怎麼樣“曲線救國”,就看你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