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篇 藏品的色變理論(一)(3 / 3)

通過下麵的顏色環,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種波長的光所產生的顏色感覺。因環上端的缺口處標明的紅紫色的非光譜色,它可以由紅和紫兩種單色混合而成。

六、吸收光譜與顏色的關係

一對互為補色的光混合後給人以白色感覺,如果將其中的一個組分除去,則其餘的部分也可以被眼睛觀察到。如果白光是由各種波長的光混合而成的,也會產生類似的情況。比如日光,如果從其中除去了某一種波長,或除去某一波長的波帶,此時,進入眼睛的雖然是波長很複雜的混合光,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仍然是被除去了那部分光的補色。例如,日光通過一個濾光片,除去了波長為49501藍綠光,此時眼睛感受到的正是藍綠光的補色,即紅色。相反,如果濾光片除去的是紅色,則眼睛可以感受到的是藍綠色。非光譜顏色紅紫色,可以從白光中除掉綠色而得到。要想得到綠色,就得從白色日光中除掉紅色光和紫色光。

一種物質的最高吸收從短波區向長波區移動時,其吸收光顏色依次為:紫色、藍色、青色、藍綠色、綠色、黃綠色、黃色、橙色、紅色。可以觀察到的顏色次序,便可根據顏色環所標明的吸收光的補色推斷出來。它們依次是黃綠、黃、橙、紅、紅紫、紫、藍、青、藍綠。

物體的顏色

討論物體的顏色問題,將全麵涉及現代的顏色理論。用現代顏色理論正確地理解物體的顏色的本質,至少還應該明確以下幾個基本概念:物體的消色與彩色;內體色與表麵色;固有色、光源色及環境色;透明物體的顏色與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等。

一、物體的類別

自然界中的物體可大致地分為發光物體和非發光物體,發光物體就是光源體,它的顏色由所發射的光譜成分來決定。非發光物體按其對光波透過性的大小,可分為透明物體、半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三類。能夠使大部分可見光透過的物體為透明物體;隻能透過部分可見光的物體為半透明體;不能透過可見光的物體為不透明物體。

非發光物體按其所具有的光譜吸收特性,又可分為消色物體與彩色物體。凡是對入射的白光進行非選擇性等比吸收的物體為消色物體;凡是對入射白光進行選擇性吸收的物體為彩色物體。

二、消色與彩色

物體對入射白光全部吸收,則呈現黑色,對人射白光全部反射,則呈現白色。但這種絕對的黑色和絕對的白色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通常物體都有大小不同的反射率,人們將反射率在75%以上(有的人規定在80%以上)的消色為白色;反射率低於10%有的規定低於的消色為黑色。反射率介於10%~75%之間的消色為灰色,對灰色還可進行更具體的劃分一一淺灰色,中灰色,深灰色。

消色物體不僅具有非選擇性吸收的特點,而且也具有非選擇性反射的特點。這種物體在單色光的照射下可呈現出與色光相同的色調。

消色以外的顏色為彩色,即黑灰白以外的顏色為彩色。彩色呈現物體對入射白光進行選擇性吸收和選擇性反射的結果。物體吸收掉了一部分光譜成分,所以其反射或透射的光譜成分與入射光比較必然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了的色光對人眼的刺激不再均等,於是就產生了彩色感覺。

三、透明物體與半透明物體的顏色

投射到透明物體或半透明物體上的白光,可以發生兩種形式的透射:一種透射形式為非選擇性透射,它是人射光等量穿過物體的現象,光線穿過物體時,隻發生了能量的消耗,光譜成分並未改變。如果物體隻是透過白光,則該物體呈現灰色。

在另一種情況下,人射的白光穿過物體時,一部分色光被物體吸收,另一部分未被吸收的色光,則發生透射,透射光與入射光相比,不僅光的能量發生了變化,光譜成分也改變了,這種透射為選擇性透射。

透明物體與半透明物體呈現的顏色,為透射光的顔色,能透射什麼色光,物體就呈現什麼顏色。各種不同的透明物體和半透明物體,可以不同比例地吸收與透射白光,從而形成各種不同的顏色。

四、內體色與表麵色

不透明物體對投射光的選擇性反射,可以使該物體呈現某種顏色。投射光透過物體表麵的著色劑粒子,入射到物體內部的一定距離處,經物體內部選擇性吸收,未被吸收的光碰到另一個著色劑粒子表麵時,光線就會在該粒子表麵發生折射,經折射後的光,可從物體表麵反射出來,並呈現某種顏色,這種反射就是選擇性反射。由選擇性反射所呈現的顏色為內體色,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物體的顏色為內體色。

表麵色來自物體的表麵反射。投射到不透明物體表麵的光,其中部分色光經物體表麵反射後,改變了原來的光譜成分和輻射能,這就是所謂的表麵反射。金屬表麵特有的金屬光澤就是表麵反射形成的顏色,這種顏色稱表麵色。

五、物體的固有色

物體的固有色是該物體在標準日光下所呈現的顏色。它是由物體的化學結構或者說由物體的本征頻率所決定的。自然界中的物體對白光輻射通常都有固定的選擇吸收特性,並且具有固定的反射率或透射率。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結構特點和表麵狀況,因此,不同的物體就有不同的固有色。固有色是穩定不變的顏色,它是物體的一種光學特性。

表麵狀況粗糙的物體,不具備全反射的能力,因此人們可以看到它的純正的色光。而表麵光滑潔淨的物體,具有很強的全反射能力,表麵以強反射為主,從而衝淡了物體的內體反射光。這使人們隻能看到物體的內體色與全反射光的混合色。這種混合色較物體的固有色淺淡。至於那些能夠對入射光進行鏡麵反射的物體,人們通常完全看不到它的固有色,能夠看到的隻是光源色的反射色光。

六、光源色與環境色

光源色是發光體所呈現的顏色,光源色對物體的顏色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它的改變可以導致物體表麵色的變化。消色物體在彩色光源的照射下,可以呈現出與光源相同的顏色。彩色物體也會因特定光源的照射,而使自己呈現消色特征。這些消色物體和彩色物體,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所產生的異常顏色均為物體的光源色。

下麵來討論一下環境色。環境色是物體所處環境的顏色。誰都知道,任何一種物體都不會超越具體的環境而存在。因此,環境中的物體隨時都會受到與之相鄰的其他物體顏色的影響,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中的物體,以自身的顏色去影響鄰居的現象,可以認為,這些物體實際上起到了間接光源的作用。間接光源有一定的間接光源色,間接光源色與光源色一樣,都會影響到被考查物體的顏色。

環境色是由物體的反射光呈現的顏色,反射光強弱的不同,麵積大小的差別,對被考查物體固有色的影響也就不一樣。一般來說,環境色的反射光愈強,色彩愈鮮明,對物體固有色的影響也就愈大。

在特定光源色和環境色影響下的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該物體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的綜合體現。了解這一點,在現實生活非常有益,當您去商店選購衣物時,一定要設法將衣物拿到日光下,觀察一下它的真實的固有色,排除不必要的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