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三(3 / 3)

此為導師已調伏。善巧說此妙大法。

一切世間上供養。供養牟尼能說者。

具三世智能善說。所學三學能開示。

能救世間人天者。無量法義令解知。

利益世間教善行。方便智燈照世間。

巧說妙法斷三垢。智慧利益無疲倦。

世間極苦令解脫。無明闇蔽諸眾生。

能與法眼不顛倒。一切大眾普已會。

此佛不久師子吼。如來能示第一義。

妙色力具展轉說。見世沉沒大苦海。

來處世間擊法鼓。六根護中住上護。

此六隨行六通知。六度上法佛所說。

決定說此六種子。能殺六根居村者。

六無上事所念者。佛調禦主令彼念。

於蓮華中說是偈已。乃至於彼六欲諸天。於蓮華中複為諸天說如是偈。

汝等和合遊。樂著貪諸欲。

放逸心迷醉。愛蓋之所覆。

愚癡常樂著。諸欲酒所醉。

以彼放逸故。不供養善逝。

諸欲無常壞。如彼水中月。

死生堅牢罥。眾生無脫者。

此等無所依。放逸著諸欲。

以樂諸欲故。永不得涅盤。

常處放逸地。與滅不相應。

不看先所作。為淨為不淨。

為業受老死。怖畏恒圍繞。

汝等放逸故。三惡地所行。

以施調係心。恒修不放逸。

先所作善業。應當勤護持。

念舍欲不淨。難得後邊故。

汝等歸善逝。聽彼說大義。

汝等修智慧。解脫寂滅因。

與妙法相應。聽如是大義。

如是蓮華中說是偈已。乃至色界十六天。處於蓮華中複為諸天說如此偈。

分別善法勤修習。一心樂禪離憒鬧。

寂靜不亂求解脫。慧所應作斷嗔恚。

所有我相十三種。分別為說修勝忍。

以此畢竟速解脫。得至生死解脫處。

貪嗜色聚分別者。我性堅固見湛然。

彼等不減所生法。由見流轉趣惡地。

觀彼三界常無我。不實無自空無作。

修忍分別隨順彼。得彼一切趣解脫。

彼等不老不病死。不怨憎會離惡趣。

一切諸法等虛空。所修相應不二修。

畢竟淨道最無上。意無所著淨諸根。

猶如釋子降四魔。應修無相一法性。

所有一切相皆離。調順威儀二種斷。

此道為彼最上說。一切法空分別修。

若能分別修此空。無主無作受亦無。

如空自性解菩提。遠離悕求最無上。

爾時如來於此淨色蓮華台中。出此大聲句義法時。此世界中一切所有人非人等。普來街中繞蓮華座。乃至無量無數阿迦尼吒天。悉下天宮繞蓮華座瞻仰聽法。是時魔王聞此偈已。周匝普觀見王舍大城。街中蓮華出此法聲。及見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人。圍繞蓮華共坐聽法。又見六欲諸天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等。一切諸天悉舍宮殿。隨繞蓮華而坐聽法。見聞是已轉過前量。加大憂苦悔惱纏心。毛豎戰栗遍身流汗。走虛空中。以大音聲喚餘魔眾。說如是偈。

汝等當聽。善攝外意。我於境界。

無自在力。此乃釋迦。最上勝力。

功德廣行。流布世間。令彼眾生。

堅固所作。於蓮華台。出此法聲。

人天諸子。盡來無餘。決定善人。

鹹皆渴仰。專意善逝。趣寂滅道。

最上功德。第一無上。沙門所作。

幻此三界。迷惑一切。令無餘意。

人天大眾。圍繞蓮華。疾放雨石。

作恐怖聲。以魔凶眾。往摧壞彼。

爾時餘魔對彼魔王。說如是偈。

汝聽我等語。此語能利益。

汝知何等法。而不止息意。

如來勝持力。魔軍盡消滅。

我等見善逝。心皆大迷悶。

佛為大船師。光顏勝圓滿。

置佛善歸依。更無勝歸處。

爾時複有餘魔。對彼魔王舉體掉動。麵目顰蹙悲泣極嗔。說如是偈。

汝失善道住惡道。可不自知力所能。

汝無羞愧比導師。魔力消滅由佛力。

世間和合蓮華所。聽法怡悅淨身心。

我等穢身失精進。不去消滅刹那頃。

今者一切悉歸依。歸依牟尼因陀羅。

爾時複有諸魔。悉皆合掌向彼魔王。說如是偈。

汝舍法行樂作惡。佛為恃怙利世間。

於諸眾中佛眾勝。佛今已來於此城。

我等宜以清淨眼。以喜樂心速往彼。

歸依三界之所尊。一切眾生妙良藥。

爾時此虛空中複有一魔。名曰智聲。向彼魔王即便高聲說如是偈。

汝等和合以信樂。一切相應聽我語。

發意言行斷惡見。曲躬合掌舍嗔恚。

以醒悟心當淨信。隨喜如來最上說。

對佛歸依難得歸。我當今日信供養。

爾時諸魔無量無邊。於刹那頃悉從空下。到王舍大城七寶之門。各持種種莊嚴供具來至佛所。為欲供養婆伽婆故。或有變作轉輪王像。或有變作梵天王像。或有變作魔醯首羅像。或有變作自在天像。或有變作那羅延像。或有變作兜率陀形。或有變作焰摩天像。或有變作釋提桓因。或有變作三十三天。或有變作童子之形。或有變作毗沙門像。或有變作毗樓勒叉。或有變作毗樓博叉。或有變作提頭賴吒。或有變作四天王天臣佐之形。或有變作日天子形。或有變作月天子形。或有變作星宿天子大小之形。或有變作阿修羅像。或有變作伽樓拏形。或有變作緊那囉像。或有變作摩呼囉伽形。或有變作寶山之形。或有變作金聚之形。或有變作種種寶形。或有變作寶樹之形。或有變作刹帝利像。或有變作餘外道形。或有變作輪寶之形。或有變作摩尼寶形。或有變作伊囉婆荼象寶之形。或有變作婆羅嗬馬寶之形。或有變作女寶之像。或有變作主藏臣寶。或有變作主兵臣寶。如是種種各自現化。為供養故住於佛前。或有現於青色青身。以白色具莊嚴其身。各共執持赤蓋幢幡真珠瓔珞。以一多羅樹量之高住虛空中。或有現於白色白身。以赤色具莊嚴其身。各共執持黃蓋幢幡瓔珞之具住虛空中。或有現於赤色赤身。以金色衣莊嚴其身。各共執持青蓋幢幡行列而住。或有現於紅色紅身雨白真珠。或有現於白色白身雨紅真珠。或有現作天仙之色。住虛空中雨於華雨。或有變作聲聞之像。為供佛故種種天香雨虛空中。或有變作揵闥婆色擊天伎樂。或有變作天女之色。種種寶器香水灑地。或有變作淨金黑色燒種種香。或有變作諸天子像歌唱喜舞。或有變作種種之色。合掌瞻仰讚歎如來。或有魔眾隨佛方麵一心瞻仰。各持種種摩尼之寶供養世尊。或有街衢殿堂樓閣窗牖門闕台上。四階之道牆堞樓櫓。門間樹上重閣鉤欄。各隨所住合掌瞻仰供養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