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曆史的時候,易永恒還專門去一中的圖書館,查過這方麵的文獻,又怎麼會不了解,而清朝康乾盛世和大明帝國一比,那就是垃圾,曾經有一個歐洲傳教士造訪大明帝國說了這麼一句話,中國皇帝能夠用船在中國與馬六甲之間搭起一座橋梁,這可不是吹牛的,當時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整個艦隊兩百多艘,布滿了整個海麵,想想現在的美國航空母艦編隊就知道了,那最多才二十多艘,隻要把美國所有的航母艦隊集合起來,就可以抵得上當時鄭和的艦隊規模了。而且明皇朝當時的經濟之發達簡直聳人聽聞。
歐洲有一本書叫《中華大帝國史》是這樣描述明皇朝的,中國住宅猶如莊園,長城雄偉,建築水平高超,農業發達,盛產絲綢、天鵝絨,紡織水平精湛。
當時西班牙國王喜獲中國床單,織法之巧妙令菲利浦二世驚歎不止,很多西班牙能工巧匠都來觀賞、借鑒,瓷器很便宜,歐洲人原來以為瓷器是用粉碎的貝殼做的。最精致的瓷器是貢品,薄如玻璃。而且同行的手工業作坊集中於一個街區。大明帝國的軍隊有步兵,也有騎兵,也有戰艦,4天內可征集600 艘。
當時的葡萄牙是歐洲最牛的國家,可是讓他們震驚的是中國人也有火炮,而且在歐洲人之前已經使用火炮了。有一位西班牙船長曾經是這樣和他們的國王報告的,中國人使用著與我們同樣的武器,他們的大炮十分精良,炮筒比我們鑄造的更精致,更堅固。
當時大明皇朝的重千斤,彈重二十四斤,遠至四五裏,按照現在的算,當時大明皇朝的火炮可以打2500米,如果用曆史比較,1815年歐洲最強大的英國海軍大炮是二十四磅炮或三十二磅炮為例,射角四度時,射程為1350米,射角抬高到八度,射程為2250米。發熕的彈重二十四斤,相當於26.45 磅,從威力上來看比24磅炮的所謂發熕遠至四五裏的射程不見得是發射的彈重二十四斤的炮彈,但是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畢竟英國海軍的24磅炮或32磅炮是1815 年的水平,比之大明王朝晚了整整248年!!!!
而鴉片戰爭就是在1840年,想想,如果當初大英帝國遇到的是幾百年前的大明皇朝,那會是什麼景象?
在當時的大明帝國眼裏,歐洲人就是一群土著,當時他們有一個著名的史學家曾經這麼評價中國:“我們驚呼為奇跡的火炮和印刷術,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國早在一千年之前就享用了。”
“清王朝和明王朝一比,就是垃圾中的垃圾,我學了這麼久的曆史,對大明皇朝研究最深。”易永恒直接一句話,將清王朝貶了個一無是處。
“不是你這麼說的吧,大明帝國雖然強大,但是清朝也有其貢獻啊。”陳宇反駁道。
“貢獻?”易永恒看白癡一樣看著陳宇:“貢獻他媽呀,你知道當時歐洲人訪問大清帝國的時候是怎麼說的麼?”
聞言,陳宇搖了搖頭,他對電腦懂,但對曆史就不懂了,易永恒卻解釋道:“中國人首次看見歐洲的船隻,還是大明帝國的時候,清朝的中國人毫不掩飾對我們航海技術的讚賞,然而他們從未模仿過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的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於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比中國更需要航海技術,因而中國人這種惰性更加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就是當時大英帝國的使臣訪問大清帝國所說的。”
“1598年,明朝海軍出動500艘戰艦,開赴朝鮮露梁與日本交戰,此戰一舉擊沉日本戰船450艘。此艦隊無論從船隻數量,兵力人數、火炮數量、船舶排水總量,火炮技術水平單艘船隻的戰力,都超過1588年共有船艦130艘的當時號稱海上霸主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更為諷刺的是,那時候已經是大明末年了,如果當時不是西方正在內耗之中的話,大清帝國也就沒有所謂的盛世了,而清朝所謂的聖主乾隆居然還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磁器、絲筋,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