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運動會創辦於1959年,是在國民經濟發展第二個五年計劃時代,如今已經是“十二五”,全運會也辦到了第十二屆。5月18日,新體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在北京蓮花會館邀請幾位往屆全運會的親曆者和見證者,共敘當年深刻而美好的記憶,以親身經曆和感受對全運會成為體育盛典做出客觀分析和評價。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也受到全社會從未有過的廣泛關注。在體育行業內,職業化潮流大步流星地邁進中國的賽場,一方麵是以欣賞高水平比賽為目的的文化消費和職業聯賽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麵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滑坡,體育競技人才短缺,人、財、物等體育資源配置畸輕畸重。全運會不僅承載著太多的責任,自身存在的內患也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和詬病。
經濟社會的進步勢必要求體育事業轉變發展方式,原有的模式和思路必須與時俱進。在這個曆史階段中,準確判斷全運會的生存狀態和發展空間,采取積極舉措,改革落後於時代要求的做法,更大範圍地調動社會積極性,應當如何入手?
中國體育與各項事業一樣,麵臨著曆史性的選擇,需要有誌者、有識者拿出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