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潛藏著一種向上的力量和敏銳的智慧。成功者不矜誇,智慧者不浮躁,求索者不患得患失,不計較是否有頗豐的收獲,也不計較失大於得的比例失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不是給自己的碌碌無為找借口,也不是自認為是拋棄自我的理由,更不是萬念俱灰的沮喪。而是一種自我的回歸,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是一種平衡心態的灑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說起來很動聽,也很誘人,但做起來絕非這麼簡單。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遇到過不了的河,遇到走不完的路就掉頭而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更是一份淡泊。保持一份平常心,遇事沉著冷靜,對待成功和失敗一笑而之。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領略平淡其義,你的心裏才能永遠擁有陽光。
南方楚國有一個人叫支離疏,他的脖子像絲瓜,腦袋形似葫蘆,頭垂到肚子上而雙肩高聳超過頭頂,頸後的發髻蓬蓬鬆鬆似雀巢,背駝得兩肋幾乎同大腿並列,好一個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美人”坯子!支離疏卻暗自慶幸,感謝上蒼獨鍾於他。平日裏,支離疏樂天知命,舒心順意,日高尚臥,無拘無束,替人縫衣洗服、簸米篩糠,足以糊口度日。
當君王準備打仗,在國內強行征兵時,青壯漢子如驚弓之鳥,四散逃入山中。而支離疏呢,偏偏聳肩晃腦去看熱鬧,他這副尊容誰要呢,所以他才那樣大膽放肆。當楚王大興土木,準備建造皇宮而攤派差役時,庶民百姓不堪騷擾,而支離疏卻因形體不全而免去了勞役。每逢寒冬臘月官府開倉賑貧時,支離疏卻欣然前去領到三盅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
一個在形體上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人,尚能樂天知命,以淡然的心性,安享天年。那麼,把這支支離離、疏疏散散從而遺形忘智、大智若愚的精髓運用到立身處世的方法中去,就可以逢凶化吉、遠離災難。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這是世之常理。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複始。因此,大可不必盛喜衰悲,得喜失悲。
生活不是簡單地為生而活,也許有著更廣闊的內容,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留點寧靜的時間給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放緩生活的腳步,享受片刻詩意般的生活。生活的空間,須借清理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感悟而擴展。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麵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裏。
不為物所役,不為役所累。在東奔西跑,手忙腳亂之中,忘記了對生活本質的思考,甚至忘記了生活本身,於是,煩悶、苦惱、失望、焦躁、忌妒、憤怒等不良情緒便不請自到,如影隨形。如果總是用功名利祿的鞭子驅使著自己一路狂奔,無暇顧及四季的變化,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那就可能背離生命的真諦,也很難實現真正的成功。
人,平平淡淡而來,也應平平淡淡而去。人生如一條淙淙流淌的長河,既有平靜也有波瀾壯闊的時候,既有重巒疊嶂時一瀉千裏的壯麗之美,也有走過一馬平川時迂回柔情的安詳。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是正常生活的人的平常之舉,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才能學會滿足,才能理解別人,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看庭前花謝花落,看天空雲卷雲舒。
人生需要雲淡風輕,因為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令我們無法預料無從強求,但順境中寵辱不驚、怡然自得,逆境裏不大悲大愁、不棄不餒,笑看雲卷雲舒,靜觀花開花落,才解世間浮沉,更見人生真諦。淡看人生榮辱得失,一切均如過眼煙雲,恬淡寡欲,去留無痕,真正的永恒隻有心胸的豁達,應該是淡泊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心境就像浩瀚的大海,時有驚濤駭浪驟起,時有狂風暴雨的洗禮,也不乏寧靜的港灣供你停泊心靈的小舟。在人生之海駕馭生活之舟時,既需要有迎風斬浪的勇氣,也需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
9.萬事隨緣
緣來緣散,都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雲煙。緣來不狂喜,緣去不悲泣。
隨緣跟快樂一樣,總是充滿著未知。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唯有好好把握那些已知的。不為不可為,不求不可求,人類不善於預測快樂,因為快樂是祈求不到的,當你追求快樂時,它無影無蹤,而你忽視它時,它卻不期而至。
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其實也都在追逐著各自的“食物”,有人為吃不到的“食物”而黯然神傷;有人為吃到了“食物”而歡呼雀躍;有人為吃到更多的、更好的“食物”而絞盡腦汁。隋朝王通有句名言“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人一旦有了貪的欲望,放棄了清廉,就像那金魚一樣,在貪欲泥沼中沉淪,直至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