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常會有遺憾,愛情也會不盡人意,當兩個人呢的情感出現裂痕,或苦苦喜歡的人從不在意自己,想要維持住愛情的美好感覺,隻能選擇成全對方。成全對方不但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感激,更重要的是尊重了自己,保護了自己,讓自己不必再徒勞地做一件沒有結果的事。放掉的固然是一種無奈和遺憾,但得到的卻是一份純潔的友誼以及自己嶄新的未來。看看所愛的人的笑臉,也就明白了愛的意義。
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受傷與領悟中開始成長,當你明白一份感情帶來的傷害隻是成長的一部分,它讓你更懂得珍惜自己,更懂得如何去愛,不必為誰對誰錯斤斤計較,也別再去想曾經的付出,放開你緊緊牽著的那隻手,因為對方不是那個陪你走一輩子的人。比起強求、比起傷害,祝福才是最美的結局。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花開花謝花終落,緣聚緣散緣是空。寧靜致遠,修身養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關鍵在於你自己如何理會,如何把握這個度了。太過了,會失去信心和動力,喪失對所有目標的追求;太虧了,又會患得患失、目光短淺,失去前進的方向。曆覽古今,抱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在生活的磨難中,你能取得令你欣喜的成就,相反也會令你走入人生的低穀,一蹶不振。如果能飛黃騰達、高官厚祿,你能在這種誘惑中把握住自己,泰然若之,用一顆平常心淡然地看待這一些,你就能在淡泊喧囂的同時,給自己找到一份心的超然,一份寧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莊重的人生態度。丟下超重的負荷,打開心靈的窗戶,拋棄失意的包圍,歇息在淡泊這塊沒有雜質的芳草地上,尋找心靈上的那份寧靜。人生百態,五味俱全。或無聲無息、或轟轟烈烈、或清風和煦、或暴雨瓢潑……不論是激昂的人生,還是散淡的人世,無論是失敗者的東山難再起,還是成功者的碩果難久存,在轟轟烈烈中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境,在平平淡淡中享受著淡泊的快樂;不傾慕聲威,不沮喪卑微。成敗興衰且不論,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切都會變得坦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寬宏的氣度。這種氣度不是小肚雞腸,而是寬厚、仁慈的大度。能做到不爭名利,不爭寵於阿諛奉承之中,不心存忌妒,讓平靜的心中有一股自然的蕩氣與豪氣,在生活的平淡中,淡然地看待一切。讓自己的超然與灑脫、從容與鎮定來為自己找一個淡泊的心境,讓自己在平衡的心態裏,品味出寬闊心中的內斂韻味。
戰國時期,在長城外住了一位老翁。有一天,老翁家裏養的一匹馬無緣無故走失了。在塞外,馬是負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鄰居都來安慰他,這位老翁卻很不在乎地說:“這件事未必不是福氣!”過了幾個月,走失的那匹馬居然帶了另一匹馬回家,這真是賺了,鄰居都來慶賀。這位老翁卻說:“這未必不是禍!”幾個月後,老翁的兒子騎這匹馬摔斷了大腿骨,鄰居們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餘也趕來慰問,而這位老翁卻毫不在意地說:“這倒未必不是福!”事隔半年,敵人入侵,壯丁統統被征調當兵,戰死沙場者十之八九,而老翁的兒子卻因為摔斷了一條腿免役而保住一命。塞上老翁這種通過長遠時空、利弊並重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自然產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睿智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