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緣來緣去,得失坦然:得失時要靜得下心(2)(3 / 3)

總之,任何事情不會完美無缺,我們可以追求卓越但不必事事都有好的表現。如此,你會發現自己有機會去發覺我們真正的價值,有機會去了解真正的自我,循序漸進地去摘取成功的桂冠。

6.緣分可遇不可求

緣分天注定,可遇不可求。有緣無分是人生的無奈,有份無緣是人生的悲哀。

一個叫江岩的白領從二十多層高的樓上跳下身亡。

江岩與一個叫汪非的男人戀愛五年,結婚兩年,汪非比江岩小三歲,是江岩省下自己所有積蓄供汪非讀書,等到汪非終於有了有前程的工作,卻對江岩說,自己愛上了別的女人,想要離婚。江岩數次想要挽回這段婚姻都沒有結果,最後,江岩走上了不歸路。

為了一段不完美的感情,一個不忠誠的丈夫,一個卑劣的第三者,年僅31歲的江岩放棄了自己理應燦爛的生命,當人們指責汪非和第三者的同時,也都會忍不住對已經死去的江岩說:“你真是太傻了。”而江岩最後的MSN簽名是:“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和汪非離婚後的江岩覺得生無可戀,在自殺前寫的博客中詳細寫了自己的遭遇,包括丈夫提出離婚之後自己的心路曆程,也包括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她死後,汪非與現任女友遭到了人們的強烈譴責,並導致他們丟掉了工作。

但是,不論人們如何指責汪非和他的第三者,江岩都不能複生,她放棄了本該燦爛的生命。所有為江岩痛心的人都想問問江岩:“為了這樣一份愛情、為這樣一個人值得嗎?如果你能再活一次,你真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再看江岩的簽名,人們又要問:“為什麼不在現世做一棵樹,難道堅強就一定要等到來生?”

江岩不是一個個例,在生活中,我們總能聽說一個人省吃儉用供養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卻移情別戀,無情地拋棄了深愛他、為他曆盡千辛萬苦的那一個。人們指責花心的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愛情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旁人的指責有什麼用?而被拋棄的人有的自暴自棄,有的卻能堅強的站起來,說一句緣分已盡,不必強求。究竟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區別就在於前一種人在愛別人的時候完全忘記了自己,一旦那個人不在,他們就覺得生命失去意義;後一種人在愛別人的同時也愛自己,他們知道愛的人雖然走了,但自己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愛是一種無私的情感,愛對方的時候經常忘記自己,是愛情的常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自身經曆告訴我們:愛對方的同時,一定要記得愛護自己,因為真正愛你的人,欣賞你的為人,尊重你的個性,希望你更加幸福,一旦你為了對方將自己變為另一個人,很可能就是對方厭倦你的開始。一個愛自己的人,即使經曆分手也不會否定自己,因為知道自己努力過,付出過,即使緣分到了盡頭。

“畢業那天說分手”,是大學愛情中經常麵臨的挑戰,因為前程的不同,選擇城市的不同,繼續讀書與就業的不同,大學時恩恩愛愛的情侶都會忍痛與另一半分手。

安安就是一個在畢業向男朋友提出分手的女孩,她和男朋友相戀三年,感情深厚,但是,她發現自己和男朋友並不適合走入婚姻,因為她和男朋友都是戀家的人,他們一個來自南方,一個來自北方,都舍不得離父母太遠,而且各自的家庭都有很好的人脈,可以為他們安排好的工作,他們都很猶豫要不要為了一份愛情放棄家庭和前途。

安安認為,既然兩個人都在猶豫,說明他們的感情沒能深厚到為了對方放棄一切的地步,那麼犧牲一個人成全另一個,總會有一個人都覺得不甘心,那麼不如及早分開。

分手後,安安經曆了一段很難捱的日子,終於在兩年以後走出低穀。又過了一年,安安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很快結婚,生活幸福,這時她聽說以前的男朋友也剛剛結婚。他們分手後第一次通電話聯係對方,發現對方現在很幸福,很滿足,他們並不後悔大學時愛過對方,也不後悔畢業時說了分手,他們隻是緣分不夠,幸好,兩個人沒有強求,理智地分開,終於找到了各自的幸福。

大學畢業時,安安和男朋友為前途分開,三年後,他們找到了各自的幸福,當再次聯係對方,他們聽到了對方一切安好的消息,覺得心中很安詳,很幸福,為對方也為自己。比起婚姻,這樣的結束固然不夠圓滿,但何嚐不是一種坦然的美麗?

花開就有花落,月圓就有月缺,萬事萬物有開始就有結束,愛情也是如此。很多人苦苦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想要留住已經逝去的緣分,即使明知“強扭的瓜不甜”,也要握著一顆苦瓜不放手。結果就是兩個人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互相折磨。有的人會將愛情當做生命中值得珍藏的禮物,在最適合的年齡送到自己手中,又因為緣分的結束而在自己的生命中隱去,但那美好的感覺卻一直讓自己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