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輕鬆一點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每個人的處境機遇都不同,根本沒有根本的可比之處,無須比較。有這樣一句話:“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隻要去看,不要攀比。”的確,玫瑰有玫瑰的嬌豔,蓮花也有蓮花的清淡,用心欣賞就能享受到快樂和滿足,不是嗎?
如果你真的想比較,那麼不妨與那些不如我們的人相比。美國作家亨利·曼肯說過:“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簡單,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
看到過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薩迪家境貧寒,父母沒有錢給他買鞋,他一直都為自己沒有一雙完整的鞋而感到沮喪和不幸。直到有一天,薩迪看到了一個拄著拐杖乞討的人。順著那人的拐杖往下看,他竟然沒有了雙腳!這時候,薩迪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富有,多麼可悲:富有是因為他還有一雙健全的腳,而可悲則是因為原來那麼長的時間裏,他不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從來沒有品味過自己的生活。
永遠不要羨慕別人的榮華富貴,不要與人盲目地攀比!剔除掉那些不必要的煩擾,你也就更能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過好自己的生活,你就一定會真正地感受到幸福快樂。
5.寵辱不驚,不悲不喜
人生在世,有褒有貶,有毀有譽,有榮有辱,浮浮沉沉,這是人生的尋常際遇,不足為奇
世間有很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有時候,我們會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收獲意想不到的幸福,例如受到老板的賞識、買彩票中了大獎等;但同時,春風得意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一些讓人灰心喪氣的事情,如慘遭公司辭退、生意的失敗……
麵對這些突發狀況,我們往往會因為得寵而太過興奮、忘乎所以,也會因為太過悲傷而抱怨不已,痛不欲生。這兩種極端的表現,均是虛榮心作祟的表現,是虛榮心衝破了我們的心理防線,導致了心理上的失衡。
賀若敦是北朝北周的中州刺史。與陳朝作戰時,在糧草和援兵不能及時到達的情況,他運用計謀使陳朝自動撤兵,保全了軍隊。賀若敦認為自己“全軍而返”應該受賞,不料北周的實權人物晉公宇文護卻認為他“失地無功”,把他貶職。
看著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都有已經做到大將軍的了,唯獨自己不得晉升,賀若敦心裏很不受舒服,也不服氣,便抱怨宇文護不辨是非、嚴懲不明,結果被賜服毒自盡。賀若敦感慨自己一生領軍作戰,功勞顯赫,卻因為追求高位不能自持而丟了性命,臨死前他用錐子刺破舌頭,令兒子賀若弼引以為戒。
賀若弼不愧是將門之後,他擔任重要將領,屢立戰功,還擊敗了陳軍的主力,令陳軍望風披靡;但很可惜,他沒有聽得進父親的告誡,常為自己的官位比別人低而大發牢騷,結果先是棒打入獄,後又被處死。
在這兩場曆史悲劇中,雖然說晉公宇文護有失公允,但是賀家父子也有責任,他們眼饞高位,因得不到重用和提拔而抱怨不已,結果兩代傑出人物隻留下一段宛如曇花般脆弱短暫的曆史記憶,真是悲情。
虛榮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學學寵辱不驚的智慧。
《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心境平和、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這樣才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心平氣和,寵也自然,辱也自在,不大喜也不大悲,將名利富貴視為過眼雲煙,得寵時安然享有,受辱時也不強求。古往今來萬千的事實證明,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不具有這種“寵辱不驚”的寶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