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驚世名篇(2 / 2)

“沒什麼,隻是想出去走一走,尋找一些答案。我也不是從此就不念書,我如果要上學,還是會回來的,畢竟這裏有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青春。我相信,一切在月考後會有一個合理的商榷去解決。”王陽明顯得很自信。

夏莉莉也知道他的自信來自於哪裏。

王陽明一下子寫了好幾首經典流行歌曲,一部非常厲害的小說,兩首非常偉大的作品——王陽明班主任語。

這樣的文藝成就已經超出很多國家級教育重點中學的水準,放眼全國,能夠跟王陽明比肩的中學生或許都不會超過3個。

夏莉莉心知肚明,隻好隨他去了,她又交代了幾句考試的要點就走了。

下午的兩門試卷是政史,王陽明也勉強做了大半,應該能弄個及格線,算起來已經是超水準發揮了。

第二天早上,考了最後一門,語文。

這是王陽明的強項,重生過來之後他用時最少的科目,但是也最有信心。

刷刷刷,前麵的完型題,選擇題,閱讀理解花了他不到40分鍾。

這時候就隻剩下作文了,選題是《觸龍說趙太後》。

這一篇文章出自於戰國佚名,前世的時候,這文章曾經是教材內的一篇,節選自《戰國策》。

在這個平行時空,沒有《戰國策》這部傳世作品,但是一些散佚的文章還是有所流傳的。

文章的題眼是以《觸龍說趙太後》為例,來寫一篇作文,表達怎麼遊說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除詩歌外題材不限,字數不限。

可以說這樣靈活的選題,這樣開放的範圍,對於考生來說,既困難,又簡單。

困難的是,這種泛泛而指的題眼有點過‘大’,不好掌控;簡單的是,這樣的題有很多發揮的地方,既可以寫一個同樣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抒發一下個人的看法。

王陽明對於這個題目還是比較欣賞的。作文沒有框死在命題之內,比如以‘我的爸爸’、‘祖國’等意向詞鎖定,還是用了一個實例來讓你證明。

這是一道非常成功的教育改革型作文。

關於遊說,王陽明有很多的想法可寫,畢竟他背負了五千年的文化榮光,這樣的寓言例子數不勝數。

遊說,在春秋戰國,一直都是縱橫家幹的事情。口燦蓮花,合縱連橫,輕易間能主導一個大國的政治傾向,端的是厲害非常。

隻是除了縱橫家之外,法家人物往往也是雄辯專家。

想到這裏,王陽明倒是想到一個很好的突破點,那就是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一個結巴的雄辯天才,韓非!

韓非子,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法為主”,法、術、勢結合的理論。思想曾被秦始皇所重用,隻可惜最後被同窗李斯陷害,隕落在秦國監牢。

韓非雖然不擅長言辭,但是非常精擅著述,文筆大氣雄渾,但凡拜讀過他文章的人,沒有不佩服的。

關於遊說之難,王陽明前世中有韓非的名著《韓非子》,其中一篇傳世經典《說難》,敘述的便是遊說進言的困難與應對策略。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開宗明義,直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