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考試結束(1 / 2)

王陽明的前世時空,韓非子的文章入選高中教材的隻有一篇《五蠡》的節選。

很多古代名篇囿於篇幅,動不動洋洋灑灑數千言,所以很難選入教材,除非是大學專業的古代文學、古漢語之類的專業,否則甚少有學校的文科宣講這些思想主張編製的課程。前世王陽明是學習不成,但是就喜歡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書,涉獵廣博,卻無一專精,最終導致一事無成,連根服務器的三級網管都競爭不上,隻能每天添加添加液氮冷凍液,調整一下排風房溫度。

拜這些雜亂的閱讀經曆所賜,曾經毫無作用的知識此時都能派上了重要用場。

幸好語文試卷留給作文的紙張空白非常多,而且語文考試放在最後一門,就是為了給作文留下更多時間,這門功課的考試時常高達4小時,不過也允許中途老師陪同外出或者提前交卷,畢竟不是所有人的作文都會超過1000字的。

在王陽明了解的這個時空的考試傳聞中,最強的一個考生創造過4小時隻寫了一篇作文的記錄,整整7000多字,看得閱卷老師傻眼,隻是最後分數出來,是當年唯一在滿分基礎上二次加分的神作。

其他各種花樣作死屢禁不止,藏頭詩,古文,回文體,各路大神腦洞大開,什麼招數都來。隻是文章這種事,最終看的還是質量,切題,深意,一般就能得高分。搞花樣終究隻是作死罷了。

因為《說難》在韓非子裏也是經典,這種重點篇幅一般才是王陽明重點閱讀的對象,甚至反複看過不止幾十遍,再加上重生時間不算久,一個多月的時間,還不至於淡忘。

因為有清晰的記憶,王陽明寫的很快,筆尖在紙上沙沙地寫著,一度引來監考老師的目視,還以為他在自暴自棄瞎寫,隻是看了幾分鍾發現王陽明一臉認真,便不再關注。

考場裏麵事情很多,並非看上去巡遊幾圈,站著看看就行的,老師的精神壓力也是蠻大的。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寫完了最後一句,王陽明鬆了一口氣,再次核對了一番,跟記憶中的文章比較了一下沒有明顯的謬誤,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看了一下電子表,才過去兩個小時。

這個速度他還是很滿意的,文章中一些和本時空不符合的地方他盡量模糊處理,也稍微嚐試著對某些句式做了符合時代的修改。

《說難》通篇講了‘七危’、‘八難’,整段采用了排比句段,條分縷析而切中肌理,好似頑強衝擊海岸的排浪,欲吞納一切阻礙而後歇!

首先開篇講了說服對象對於遊說的種種逆反心理,其次講了要注意說服對象的愛憎喜好,最後講了不要試圖去挑戰說服對象的逆鱗。

這是一篇全文被司馬遷引入《史記》的名篇,不管太史公是出於何種動機,都能證明這篇文章的峭拔挺峻。

王陽明再次檢查了一番沒有錯字謬誤,滿意地點了點頭,便舉手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