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ZD對這電文整整思索了一天,期間與朱D、任BS共同探討了這個問題,幾位大佬願意幫助SL進行反法西斯戰爭,但他們也看到了敵我力量的懸殊,假若日本進攻SL時,我們在軍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顧一切犧牲來動作,有使我們被打坍,不能長期堅持根據地的可能,這不管在哪一方麵都是不利的.
中原地區的八路軍武裝在百團大戰後,尚未恢複元氣,軍工生產剛剛起步,所提供的彈藥尚不能支持大規模戰役所用,貿然再次進行大戰,後果難以預料,以己之短迎敵之長,這是不可取的。
至於讓抗聯發動大規模奇襲,這更不可取,抗聯立足未穩貿然派出主力出山打擊日本人,正中了日本人下懷,他們正愁著怎樣將抗聯誘出深山消滅呢,出了山,天時地利人和全不占,必敗無疑。
戰術上無法配合SL,隻能戰略上配合了,隻要保持抗日武裝不垮,他們就會像一根繩子一樣捆在日本人身上,這樣他們再做其他的事情就會力不從心,束手束腳。
毛ZD清楚的知道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聯合的重要性,他也願意提供幫助,但這種幫助應該是力所能及的,而不是孤注一擲全軍覆滅式的幫助。
他準備回電闡述這種觀點,恰在此時,遠在東北小興安嶺的楊靖宇發來了一份計劃,請示可否?
這份計劃真是一份及時雨,毛ZD很高興有如此結果,陳老爺子的大批機床與物資無法運到邊區,若能運到SL遠東參與軍事大生產,亦是一件好事,這樣既提供了支援給史大嶺,抗聯也能從中獲益,從而取得源源不斷的武器供給。隻不過涉及如此巨大的數額,最好要派一個高級別的人員參與談判,毛ZD想到了任BS和還在莫斯科的林B。
在這幾天時間內,楊靖宇與中央軍委的溝通業已完成,中央同意了這個計劃並將建議與計劃一並發給了史大嶺。很快,史大嶺就邀請任BS過去談判。
為了盡快達成協議,史大嶺指示SL設在新疆的航空公司派出飛機飛抵延安,迎接任BS談判代表團飛往莫斯科。
馬遷安作為抗聯與陳氏集團公司的雙重代表,也在談判代表團的名單之內。
接到楊靖宇的通知後,馬遷安帶著幾個隨從匆匆趕往邊境,經過4天人不解衣馬不卸鞍的急行軍,馬遷安穿越了茫茫小興安嶺出現在黑龍江的東岸,隨即被請到飛機上飛往莫斯科。
與興高采烈飛往莫斯科的馬遷安不同的是,日本談判代表鬆崗洋佑心情是複雜的,他終於等來了德國進攻SL的機會,他建議天皇借勢進攻SL遠東,參與德國的計劃,與德國東西兩線共同進攻,他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天皇沒有同意,天皇的意思是緩一緩再說,曆時幾個月的日蘇邊境戰爭已經打得關東軍元氣大傷,傷亡達10萬以上,如不進行國內動員與補充,僅憑現在駐紮在滿洲的不足40萬的部隊,根本打不動SL這個大塊頭,先讓德國人打打看,如果德國能夠迅速取得勝利,SL遠東的部隊必將大量抽調到西線,隻要關東軍麵對的蘇軍兵力為我們的三分之一的時候,那時我們再下山摘桃子。
鬆崗洋佑在心裏已經罵遍了內閣成員,作出這個決定的肯定是他們,這群屍位素餐的膽小鬼,沒有戰略眼光,僅僅10萬人的傷亡就使他們裹足不前,失去了進取的銳氣,看來天皇又一次被他們給蒙騙了。相比希特勒動輒百萬大軍的戰役,10萬人是多麼微不足道,難怪德國同行裏賓特洛普笑話近衛文麽,連累自己也被德國人笑話。
既然關東軍想要緩口氣再說,而史大嶺又急於想簽訂“和平條約”,鬆崗洋佑決定狠狠敲詐一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談判竟然如此順利,日方提出的談判要點無論多麼不合理,蘇方都很少反駁,僅作出一點象征意義的爭執,最後無不很快同意,最後竟然弄得鬆崗洋佑驕橫之心膨脹,後悔要少了。
但無論怎麼說,借助希特勒進攻SL之東風,日本在談判桌上連唬帶嚇拿到了戰爭中都不曾拿到的東西,內閣與普通民眾都極為滿意,鬆崗洋佑返回東京時,受到了10萬市民的夾道歡呼。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