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談判桌上無父子(9)(2 / 3)

信息就是無形的資源

信息是經營的命脈和無形的財富。及時獲取和開發有用的信息是取得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

—條信息救活一家企業,—條信息使一個窮人變成富翁,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即使你白手起家,缺乏資金、設備、廠房,隻要你擁有信息,你照樣可以發家致富。

江蘇省有個鄉鎮企業的經營人員,看到報刊上登載美國人愛養狗,北歐人喜歡鳥,意大利人愛養貓的信息後,便想這些國家的鳥籠、狗窩、貓窩之類定會有銷路。不久,他又看到一則信息,介紹新西蘭等國家用竹篾製作鳥籠,銷往北歐國家。這信息進一步證實了他的想法,於是他就利用當地的杞劄柳原料加工成風格各異、多姿多彩的狗窩、貓窩、鳥籠,結果在廣州交易會上被外商看中,訂下了長期訂貨合同,打開了這些產品的銷路。

被稱為世界“假發之父”的香港富豪劉文漢,就是靠餐桌上獲得的一條信息發跡的。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他在美國的一家飯店吃飯時,和兩個美國商人閑聊時獲知,戴假發已逐漸成為美國人的一種時尚。他靈機一動,心想生產假發也許會有很大的潛在市場。

他立即著手進行調查,證實這條信息屬實。返回香港後,他創辦了假發工廠,推出的產品很快占領了美國市場。

信息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卻可變為有形的財富。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本,信息是獲得利潤的源泉。有了信息的指導,在經營中便可“你無我有,你有我變,你變我新,你新我強”,從而使自己應變靈敏,財源廣進,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善用信息

信息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利用得好,可以幫你賺大錢;利用得不好,則可能讓你傾家蕩產。而對信息的利用正確與否,則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美國商業奇才哈默就是一個善於利用信息賺大錢的高手。

被譽為超級企業家的阿曼德·哈默,在19世紀20年代初就打破地域界限,靠捕捉和利用市場信息,獲得了在原蘇聯進行鉛筆製造業的投資機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鉛筆生產企業。

在一次到蘇聯的旅遊觀光中,哈默走進一家文具店,想買一支鉛筆,竟發現同樣的鉛筆在美國隻售兩三美分,在蘇聯卻賣到26美分。這一消息促使他對當時蘇聯鉛筆製造業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當時蘇聯隻有一家鉛筆廠,產量很少,質量也差。他認為,蘇聯有1億多人,同時政府又在號召學習文化,鉛筆在蘇聯的需求量一定會很大。於是他向蘇聯政府提出建設鉛筆廠。當他被獲準在蘇聯生產鉛筆後,立即乘火車趕往德國。當時,紐倫堡的法伯鉛筆公司正壟斷著世界的鉛筆生產,並采取種種措施防止製鉛筆秘方被盜。於是,哈默找到該廠的鉛筆技師喬治·拜耳,以超過原年薪5倍的工資聘請喬治·拜耳為技師,並答應給他分取紅利。隨後,由拜耳組織一批技術骨幹,生產設備和原料,以度假的名義,使這些技師及其家屬巧妙地離開紐倫堡,先到芬蘭,後奔赴莫斯科,又將設備和原料偷運到這裏。與此同時,在哈默去紐倫堡之前就已派專人在莫斯科選廠址、建廠房,機器一到馬上生產。當第一批哈默鉛筆投放市場後,便以質優價廉受到當地消費者的喜愛,產品供不應求。第一年的產值就達到了250萬美元,超過原計劃的1.5倍,第二年達到了400萬美元,到1962年,鉛筆年產量更是高達1億支。

1931年,富蘭克林·羅斯福雖尚未成為美國總統,但他已有問鼎這個寶座的強勁勢頭。羅斯福為了競選總統,提出了解決美國經濟危機的“新政”。這個“新政”雖然博得一些美國人的讚賞,但因羅斯福還未得勢,大多數美國人對“新政”是否能成功仍持懷疑態度。哈默向來注意時事和社會動態,他從大量的信息中進行研究分析,認為羅斯福肯定會競選獲勝,“新政”也會隨著他登上總統寶座而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