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可以觸摸的曆史”
百姓投資
作者:王璐
中式古典紅木家具除了作為家具本身的使用價值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載著豐厚的曆史文化內涵,因此也成為了眾多玩家熱衷的投資收藏品。投資紅木家具,你準備好了嗎?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審美品味的提升,中式古典家具獲得了來自投資消費市場的更多關注。它除了作為家具本身的使用價值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載著豐厚的曆史文化內涵,因此也成為了眾多玩家熱衷的投資收藏品。
我們通常所說的中式古典紅木家具是指明清風格的紅木家具。其中“紅木”的定義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紅木”,也是人們通常的認識,即2005年5月19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紅木國家標準,是從心材、密度、結構和材色等方麵將紅木劃分為兩科五屬八類三十三種;狹義的紅木,專指酸枝木。
為什麼紅木家具可以作為投資品?投資紅木家具需要注意什麼?為了一探究竟,筆者近日走訪了金葉丹楓古典家具的創始人葉玉生先生。葉老板是位資深的紅木家具行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就跟隨著名演員王鐵成先生一起從事古舊家具收藏,而後又創立了自己的中式古典家具品牌。說起紅木家具,葉老板侃侃而談,博古論今,滔滔不絕地說起了有關紅木家具各種知識。
紅木家具何以能成為投資品?
紅木家具成為投資品,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從紅木本身的特質來講,它質地堅硬,木性堅韌細密,密度高、肌理細膩生動,氣味清香、防蟲防蛀。而最為突出的是紅木具有非常顯著的稀缺性特點,其中降香黃檀(即“海南黃花梨”)、紫檀木(主要產於印度)是紅木中的極品。交趾黃檀(也稱“紅酸枝”)主要產於老撾,也為上品。為什麼這些紅木如此稀缺,因為以上幾種木材成材極慢,以海南黃花梨(簡稱“海黃”)為例,野生“海黃”料已絕跡了,目前市場上的“海黃”家具和工藝品所用的原料主要都是以前的囤料或者是散舊家具。目前人工種植的海南黃花梨幼樹直徑隻有幾厘米,成材至少要幾百年的時間。海南黃花梨直徑15厘米、長度1米的老料,每公斤價格在8千元到1萬元之間;直徑超過20厘米,長度在1米到1.5米的老料,每公斤價格約1.2萬元;直徑25-30厘米的大料,折合每噸在人民幣1500萬到2000萬元之間。即使麵對如此令人咋舌的價格,許多收藏家仍然認為若能坐擁幾根海南黃花梨老料或幾件海南黃花梨精品家具,是一種極大的幸運。
其次,從紅木家具的工藝角度著眼,以明清式家具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家具,最為講究功能的實用性、造型的藝術性、結構的科學性,也最具裝飾功能。根據十八世紀英國家具大師Chippendale在其《家具指南》中描述,在世界的範圍內,可以以“式”相稱的家具類型僅有三類,即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其中,中國明式家具位居之首。中式家具的最典型的連接方式——榫卯結構極具科學性。不用一顆釘子,卻能使兩部分木頭巧妙組合,即使經過歲月的磨損,仍然牢固如初,完美地體現了中式家具科學和藝術結合的特點。
最後就一定要說到紅木家具所飽含的豐富的曆史及文化內涵。葉老板介紹到,紅木家具在我國的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無論是用材還是設計都已走在世界之顛。著名文物鑒賞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把明清家具的發展總結劃分成了非常清晰的時間段,分別是明朝、清早期、清中早期、清中期、清中晚期、清晚期、民國等幾個曆史時期。這其中每段曆史時期的家具都有其非常獨特的符號印跡並得以流傳。所謂符號就是指工藝手法、加工手段。由於受到了當時的統治者的喜好所影響,明朝的雕刻工藝比例到位,線條明快,而清朝,雕工相對比較複雜。同時,兩個朝代對於家具材質的選擇也有不同的偏好。在明朝,受當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特別是明中後期,商品豐富,流通渠道廣泛,外貿開放,家具多以黃花梨、酸枝木為主。到了清代,滿族的統治者更加鍾情於具有穩重大方、穆然沉古氣質和特點的紫檀木。投資收藏紅木家具就是收藏“可以觸摸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