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中國影都”之夢
特別策劃
作者:師燁東
10年來,中國電影票房連續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全球罕見。現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產業日趨擴大成熟。2012年,全國總票房達170.73億元,其中北京市的電影總票房占到了將近十分之一,超過了16億元。在此背景下,位於京畿之地的懷柔區高瞻遠矚,拾級而上,在中國(懷柔)影視基地的基礎上,多層麵發展影視全產業鏈,全力建設“中國影都”。
十年一劍打基礎
懷柔的影視產業發展起步於1995年落戶楊宋鎮的飛騰影視城(後改名為星美今晟影視城)。 從95年飛騰影視城開始建設,到2005年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落戶開工,十年間,飛騰影視城與懷柔當地影視、旅遊產業相互促進發展,為懷柔區謀求影視產業全麵發展打下了基礎。
“飛騰影視城剛落成時,北京地區影視公司集聚的場所還很少。由於影視劇的生產成本很高,不少中小公司沒有固定場所進行拍攝與經營。當時的懷柔風景優美,是不錯的外景地,再加上費用低廉與一些優惠的招商政策,引來很多影視劇組前來取景拍攝,並逐漸吸引一些中小影視公司。”懷柔區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呂曉國在接受采訪時說道。這種最早依靠山水人文景觀與外景基地低廉費用來吸引中小影視企業的發展路徑,與好萊塢的發展開端頗為相似。
多年發展,星美今晟影視城已不是當初僅僅能吸引來劇組和中小公司的影視城,而是躍居成為國內北方地區知名度高、設施設備全的影視劇外景拍攝地,其外景區與攝影棚區在北方都首屈一指。
星美今晟影視城的外景區主要是仿明清建築,有街道、四合院、酒樓、茶樓、戲園子、客棧、江南園林、華北小鎮等。全部屋宇約有280棟,均以原木古法建造,還可隨時因劇情需要而變景搭景。攝影棚區包括大小規格不同的四個攝影棚。另有化妝間、服裝庫、道具庫、燈光器材庫、場務器材庫等完善設施。
近年來,星美今晟影視城越來越多與國內外知名影視劇組合作,拍攝影視劇數百部,其中包括《大宅門》《鐵齒銅牙紀曉嵐》《少年英雄方世玉》《火線三兄弟》等知名影視作品。星美今晟影視城現正向集拍攝、製作、培訓、旅遊、服務、新媒體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方向發展。
中影注入新活力
如果說星美今晟影視城十年的發展為懷柔區建設“中國影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那麼2005年底開工2008年7月投用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則使懷柔區有了引領全國影視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數字基地的建成不僅開啟了懷柔影視基地以技術為核心的差異化發展思路,也使懷柔有了打造“中國影都”的底氣。
中影基地入駐懷柔後的短短幾年時間內,懷柔影視基地發展成績卓然:2008年建成以來,78部票房過億的國產大片中,有36部在中影影視基地完成後期製作,其中包括《建國大業》、《赤壁》、《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1942》《泰冏》《畫皮2》等大片。
過億影片近半與懷柔影視基地有關,原因在於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優良的硬件設施與頂尖的技術人才。已經落成的中影基地一期投資近20億元,以影視拍攝、製作為核心,具有影視拍攝、聲音錄製、數字加工、膠片洗印以及動漫、廣告製作等全方位、高質量服務功能。與此同時,基地內還擁有國內頂端技術人員和專業研發團隊300餘人,其硬件設備與製作技術均已經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
除了大規模的數字製作棚區,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內還包括4萬平米的大型攝影棚區,1.6萬平米的大型器材服裝道具庫,1萬平米的置景車間, 1.5萬平米的光盤生產車間以及動漫產業實驗區、外景拍攝地等。這些設施保證了基地可以提供高質量的膠片清潔洗印、常規剪輯等一些列影視後期服務項目,從而建立起了覆蓋所有影視後期產品服務內容,技術水準和規模均達到亞洲第一的電影“大後期”製作係統。
領先的後期製作設備及拔尖專業人才的集聚,使得在北京甚至全國範圍內,懷柔影視基地與其他集聚區相比,都具備具有差異化競爭、錯位發展的優勢。其後期製作技術上的領先性、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使其競爭優勢得到了業界人士和相關企業的認可和關注。2006年12月,中國(懷柔)影視基地成為北京市首批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目前仍是全市認定的唯一影視產業集聚區和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