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之家
作者:駱明
走上聖西羅看台的那一刻,覺得自己實在很幸運。
我兩次進入這座球場。第一次是2007年,到米蘭參加中意足球論壇,正值國際米蘭為讚助商舉辦了一場小型錦標賽,我竟然有幸登場踢了十來分鍾。7年後重訪米蘭,是為了給本田圭佑頒發首屆亞洲金球獎。AC米蘭俱樂部給我們留出了最好的位置:場邊第一排的行政包廂座位。
不料一落座,我卻覺得有些不適,因為坐在第一排,正好被球場邊的欄杆擋住視線。我馬上想起2013年6月中國對荷蘭的友誼賽,此戰在工體進行,我的票還算不錯,離場地很近,但一坐下,就發現場邊高高豎起的防護網太過礙眼,一轉身混到了高層看台,雖然那裏的票更便宜,但視野好多了。這次在聖西羅,我當然沒有這麼做,而且聖西羅的欄杆比工體的網子低很多,也沒有那麼密,對觀賽的影響更小。
因離球場近,能看到很多生動的細節,例如巴洛特利第76分鍾踢進點球扳成2比2時,卡卡還停留在場邊,在我正前方喝水。當時覺得奇怪,踢點球時,隊友(尤其是前場的隊友)難道不該準備補射或參與二次進攻嗎?米蘭為他們的鬆懈付出了代價,巴神進球後僅2分鍾,阿毛裏為帕爾馬再度超出,最終AC米蘭2比4告負。
這是一次愉悅的觀賽經曆。聖西羅無疑是世界足球的聖地之一,如果你是奔著朝聖的目的去看球,一定會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但不得不承認,這個體育場有些老舊,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入行的最初年頭,每屆大賽都要到場,去過法國、荷蘭、日本、葡萄牙等多國大小賽場,世界杯和歐洲杯的決賽都看過,但讓我覺得氣氛最好的還是一場聯賽:2006-07賽季的西甲收官戰,皇馬主場3比1逆轉馬洛卡,捧得聯賽獎杯。有賴本報駐西班牙濱岩之助,我拿著一張皇馬會員證進了場,伯納烏有四層看台,且極為“陡峭”,我坐在高處,有如在懸崖邊看球。正因球場明顯“收攏”,現場音效極佳,人聲一起便震耳欲聾,在皇馬進球及慶祝冠軍到來的時刻,耳膜激蕩,有時不得不蒙住雙耳。
皇馬真得感謝偉大的聖地亞哥·伯納烏先生。上世紀40年代,他從銀行借款,買下馬德裏市中心的地皮,建起一座巨大的球場,時至今日,伯納烏仍然是歐洲頂級俱樂部中容量第二的主場。2013年底,皇馬又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改造計劃,投資4億歐元,對球場作進一步升級,設立豪華酒店和商業中心。相比之下,AC米蘭計劃中能容納5.5萬名球迷的現代化球場,預計開銷也不過“至少3億歐元”,且至今仍是空中樓閣,與皇馬的差距不可以道裏計。
米蘭沒有專屬球場,這極大影響了俱樂部的商業運營。這次觀球,有幸進入了聖西羅球場的隱秘部分,從停車場進入,上貴賓廳,直至球員通道,一路都是紅黑色。但這座球場並不隻屬於AC米蘭,上次來聖西羅踢球,我曾在貴賓廳出席宴會,當時廳內是完全的藍黑元素。想想工作人員不斷地切換兩種色調,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聖西羅絕無可能像安菲爾德球場一樣,在球員通道的利物浦隊徽旁配上“ThisisAnfield”。
AC米蘭把新總部設在聖西羅附近,也是為了有一塊長久的根據地,球迷看球前,可以在“米蘭之家”的博物館、餐廳、商店消費一番。由於本田圭佑加盟AC米蘭,此次觀球一路上碰到很多日本球迷。而對於中國蓬勃興起的“窮遊一族”,很多人去米蘭時都會順便看場球,“米蘭之家”正式對球迷開放後,這裏想必也會成為米蘭城攻略的重要一站。
但與皇馬的酒店及商業中心相比,如此攢錢還是未免太慢。我不禁深深憂慮AC米蘭的未來。米蘭在中國的影響力勿庸多說,“荷蘭三劍客”是中國球迷放眼歐洲聯賽的啟蒙老師,中國的中生代球迷裏,米蘭球迷占據絕對統治地位。我的諸多朋友也是Milanista。2011年意大利超級杯,米蘭雙雄的中國球迷去鳥巢朝聖,現場氣氛讓我頗為感動。據說那是京滬高鐵2011年6月開通後第一次爆滿,無數人從江浙滬北上北京。可惜,下賽季,米蘭雙雄都很可能無緣歐冠,這將是2001-02賽季以來的第一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國際足壇的勢力版圖在不斷變化,米蘭消沉也許隻是暫時,但歸根結底,金錢是豪門霸業的根基。AC米蘭的投入在意甲仍是數一數二,找個好教練,殺回歐冠並不難。但在皇馬、巴薩、拜仁等富家及巴黎、曼城、切爾西等土豪的重壓下,他們想回到歐冠巔峰,真不知要等到何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