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貞手握重兵,熊廷弼有名無實,隻有五千將士,遼東的戰事還是王化貞說了算。
楊漣給自己薦信之時也說了熊廷弼和王化貞之間的矛盾,希望自己從中起到調和的作用。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遼東重鎮沈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被努爾哈赤攻陷,朱童蒙到東北調查回京後,極力說王化貞得西部人心,不要輕易調動他,以免壞了安撫蒙古的事。
王化貞也說遼地戰事終將失敗,隻有發放百萬帑金,極力款待蒙古人,那麼努爾哈赤就有所顧忌,不敢深入了。
熊廷弼在三海關一帶,對廣寧城主要是王化貞在住守,真有什麼軍情,熊廷弼也許是鞭長莫及了。
熊倜在心裏衡量了一下,遼東的戰事眼下是王化貞說了算,就是自己去找熊廷弼,估計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沒什麼收效。
熊倜這樣一想,還是決定回廣寧城,先去找王化貞才對。
熊倜和三人又轉回了廣寧城。
廣寧城內有一座鼓樓,坐北朝南,由台座和樓閣兩部分構成。南麵牆中辟有城門,門額上刻有“鎮邊堡”3個字。
熊倜一行四人繞到南麵,從南麵進城,四人來到鼓樓前。
熊倜想想說:“你們三人回軍營,如實給祁將軍說三岔河沿河的情況,一定要告訴祁將軍,廣寧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能放棄廣寧進攻努爾哈赤。”
三人回轉軍營,熊倜向王化貞的軍營走去。
廣寧城熊倜已經是三進三出了,熊倜一邊觀看廣寧城的地形的布防一邊想著心事。
廣寧城是大明王朝的“九邊重鎮”之一。
九邊,又稱九鎮,明朝弘治年間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分別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
遼東鎮也就是廣寧城(今遼寧北鎮市)。
廣寧城坐北朝南,南寬北窄,城牆四角均設有角樓。
城牆四周共設五座城門,其中南門共有兩座。城內共設五條街道,均呈“V”字形。這是考慮到了守城的需要,才有了這樣的布局。雖然有悖於常理的街道走向,卻是拖延攻城方行軍的有效手段。
廣寧衛從軍事上來說,兵家重地。遼東總兵李成梁大帥就一直帶兵駐紮於此,並與後金政權多次征戰,爭奪遼東治權。
李成梁死後,張承萌一直駐守在這裏,也一直和努爾哈赤在周旋。
張承萌貪功急進,丟了命,也丟了廣寧城。
努爾哈赤奪下廣寧城之後,並沒有派兵駐守,而是撤退了。這次,努爾哈肯定已經下決心,廣寧城他是誌在必得。
熊倜看著廣寧城的地形,廣寧城位於巫閭山東麓大可劃分為山區、平原、窪區三種地形。
廣寧城正好坐落在巫閭山東麓彎曲的山頭上,登上山可以俯瞰城內處。
熊倜來到東城樓,王化貞正站在角樓上觀望。風呼呼地吹著王化貞額頭上的頭發,這一幕熊倜好像曆曆在目。
當年張承萌也站在這個樓角指著山地東麓說:“這一片是平緩的丘陵,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的那一邊是間山。”
這一麵並沒多少大礙,易守難攻,而且利於出擊。王化貞站在樓上很有成就感,對熊倜的到來不屑地說著:“如果努爾哈赤的騎兵敢從這個方位進攻,我軍可以勢如破竹。”
熊倜擔憂地說:”努爾哈赤要是有這麼蠢就好了,可惜努爾哈赤很聰明,他不會從這一麵進攻。”
王化貞說:“這一麵我軍布兵也不多,大約一萬餘人,這一麵我們居高臨下,費不了多大的力氣就可以把努爾哈赤一舉殲滅。”
這一點熊倜還是很讚同的,這和熊倜當年的想法一致。
熊倜點點頭說:“城中布防很嚴謹,不愧是軍中老將。隻是三岔河的黃泥窪又水淺可涉,不能倚仗三岔河為險阻。”
王化貞大笑起來說著:“老子鎮守遼東也不是一年兩年,什麼時候輪到女真有如此猖狂。何不趁此機會出擊,打打努爾哈赤的銳氣。”
“都禦史讓熊倜大開眼界,獲益不淺。”熊倜稱讚著王化貞並追問道,“我軍有何進攻良策?”
王化貞指著城中兵士說:“我軍兵分三路,一路由祁總兵帶領前往閭陽探路,一路由劉渠帶領以兩萬人從鎮武直殺努爾哈赤的據點,我帶三萬人馬接應打一個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