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空氣有些涼,淡淡的霧像一麵白色的沙巾罩著山穀。
熊倜舉起神劍縱身一躍飛到半空中,心隨劍走,劍隨心動。奇書上的招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熊倜的腦子裏。
奇書上有一百零八個道童,一百零八招,熊倜一邊想著奇書上的招式一邊想起逍遙子和白衣老人傳授給自己的武功,細細琢磨著,不知不覺演義出悠然劍法一百零八招式。
悠然劍法一百零八招式
“一劍刺向太陽”三十六劍招(悠然劍法上篇),暗合三十六計之數。
上麵有一些招式“金光一束、十指連心、千手觀音。萬丈光芒、玄天藏日”,熊倜已經運用很熟練了。可是,有好多招式熊倜還很陌生,熊倜一招一式地比劃著。
熊倜隨著招式一路舞動下去,越來越感覺陌生。
熊倜不知道,這本奇書分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分就是七十二策。
七十二策據說是鬼穀子所著,不過失傳了。
當年龐涓請孫臏下山,兄弟攜手,共闖天下,龐涓和孫臏二人向師傅鬼穀子辭行。不料,鬼穀先生說,龐涓、孫臏二人不能同為一個國家效力,隻能各為其主。同時,不讓孫臏下山。
鬼穀先生說:“你們兄弟二人,隻能各為其主,此生此世,決不能共事於一國之內。孫臏,你若是還認我這個師傅,就不得與龐涓下山。”
龐涓聽了這話,抽出匕首,在手上一劃,說:“師傅,龐涓今日原用自己的血來起誓,今生若是有負於孫臏,來日必亂箭穿身,鮮血流幹而死。”
龐涓確實死於亂箭穿身,鮮血流幹而死。
龐涓致死仍然是認為師傅偏心,傳三十六計於孫臏。其實,當年鬼穀子所著為兩部。一部為三十六計,此書早年傳給孫臏。另一部就是七十二策,準備留給龐涓。
鬼穀先生因為龐涓功利薰心,後來就沒有傳給他。
“兩個同門兄弟。”
“一對蓋世英雄。”
龐涓後來設計陷害孫臏,龐涓死後,鬼穀先生就讓七十二策同龐涓一起埋葬了。
很多年以後,由於戰亂,一支族人流浪到了鬼穀,一個偶然的機遇,得到這兵書七十二策。不過,已經不完整。這一支族人經曆大量人力重新整理,補全七十二策。這一支族人視這部兵書為致寶,從來不外泄半點。他們憑借這部兵書,他們世代相傳,為國效力。
所以,在江湖中七十二策從來沒人聽聞。
又是很多年以後,七十二策又出現了。傳說,這部兵書除了記載著七十二策計謀,還隱藏著一套絕世武功和神奇的惑心術。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二十五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朱元璋,神威英武,聰明而有遠見。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得到七十二策兵書,同時破解了三十六計兵法之中的武功。
從而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收盡天下寶藏,這些寶藏無處存放,於是朱元璋請來江湖高手,在皇宮修建起一個宏大的地下宮殿,也就是密室。
密室修好以後,朱元璋存放了大量的奇珍和寶藏,其中也有很多武功秘籍,這些武功秘籍裏麵就有失傳的七十二策。
到了萬曆皇帝,萬曆皇帝因二皇子出世,受江湖術士學說和在金鸞殿上死裏逃生,從此不在上朝。
二皇子流落江湖,引出冷血和潛龍,萬曆皇帝一直認為潛龍是自己的二皇子,把密室的秘密告訴了潛龍。
後萬曆帝為表彰李成梁軍和殺敵有功之軍士,特將七十二策賜於白虎將軍,隻因白虎將軍出自武當山,七十二策又成了武當山的鎮山之寶。
熊倜如饑似渴地看著:七十二策分為戰略篇和戰術篇各三十六策。
七十二策上麵的小道士除了招式,還有一些文字注釋。熊倜從頭慢慢地讀著:
謀略,即計謀策略,權謀。
謀:計劃,計策。計謀。出謀劃策。
略:大致,簡單,大略。簡略。粗略。
謀,不僅是略,而且是創,是闖,是思路。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
謀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寡謀蠻幹,必敗無疑。
對於國家和民族而言,謀略更是關係到國家安危、民族存亡。對於戰爭來說,誰謀略勝出一籌,誰就能贏得最終勝利。對於一個人的一生而言,謀略可以改變命運前途。要成其事,必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客觀實際情況進行周密謀劃,決定正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