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泡出冬 日溫情(2 / 2)

泡溫泉的注意事項:

1、不要泡得過急,即不要從水溫太燙的池開始;要從水溫較溫和的池水開始浸泡。

2、不要泡得過熱過久,即不要在燙身的池水中每次浸泡時間超過10分鍾;要及時讓身體上胸露出水麵或離水歇息。

3、不要泡得過深,即不要在過胸的水位每次浸泡時間超過10分鍾;要與較溫和的池水及時交替浸泡或身體及時露出水麵歇息後再浸泡。

4、溫泉溫度高,浸泡後會有出汗、口幹、胸悶等不適感,這是血液循環過快的正常反應。此時調換涼水浸泡或上水靜養稍許,並多喝水即可舒緩。

5、患有心髒病、高血壓者應約伴一同浸泡,如有不適應立即出水靜養。

6、饑餓時不可浸泡,因空腹易致疲勞,須飯後小睡或稍休息再行浸泡。

7、酒後須熟睡養息後才能浸泡,否則沐浴刺激血行,致使體力消耗殆盡,恐生意外。

8、長途跋涉疲勞過度,不可驟然入溫泉,須稍事休息,待體力恢複後再行浸泡。

小貼士:

泡前——選溫度,看酸堿。泡溫泉前,問問服務人員溫泉的泉質、酸堿值是多少,酸度或堿度過高的溫泉最好加自來水進行稀釋。

有失眠、神經衰弱、高血壓、心髒病、腦溢血後遺症的人應選擇37℃-38℃微溫的溫泉;而有風濕病、腸胃病、神經痛等的人應選擇43℃-45℃的高溫溫泉;皮膚有傷口或黴菌感染等問題,最好不要去泡溫泉。泡前進行身體清潔時,不需使勁搓洗,免得皮脂膜被搓掉,讓泉水刺激皮膚。

泡時——不超時,敷麵膜。泡溫泉的時間一般為一次20分鍾左右,最好不要超過30分鍾。在熱氣嫋嫋的溫泉池裏,臉上的毛孔中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而損傷皮膚,最好泡時敷上麵膜,或用冷毛巾抹臉。

泡後——別開車,要保暖。泡溫泉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在身心得到全麵放鬆的同時,靈敏度和注意力也有所下降,所以,駕車的人泡溫泉後一定要休息兩個小時以上才可開車。

而泡後馬上按摩就等於血液同時經過兩次加速,加大了心髒的血量攝入,可能出現身體缺血或暫時性的休克。泡溫泉後還需注意保暖,要拭幹全身,尤其是腋下、胯部、肚臍周圍、四肢的皮膚皺褶處,隨即在臉部和全身抹上乳液來保濕,鎖住皮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