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軍的夥食(2 / 2)

他們本來想將精米完全改為糙米,但已經吃慣了口感極佳精米的日軍官兵幾乎全部強烈反對。當時日本農村很多年輕農民尚且不能經常吃到精米,在殘酷的新兵訓練中,他們唯一的樂趣就是吃精米飯。現在如果連這點樂趣也沒有了,那真的隻能毫無樂趣,沒什麼意思了。

況且精米做飯還有用水較少,易於長期存放的特點,所以日本官兵們以這兩個借口去鬧,看起來是很有道理的。

日本軍部無奈,隻好下令禁止官兵以精米作為主食,每天吃的精米中,必須加上百分之三四十的糙米或者大麥。

可以看到,日軍一天定量中精米高達13兩,精麥也高達4兩,光是主食就已經有870克,接近一公斤了,這個標準是相當高的。

至於精麥,一部分是日本自產的麥子,另一部分則從美國進口,這也是抗戰開始以後,美國不同意經濟製裁日本的原因之一。

味噌則是一種調味品,以營養豐富味道獨特而風靡日本,其實味噌最早起源於中國,它是豆類通過黴菌繁殖發酵而製成的,同中國的豆瓣醬、豆豉等非常相似。

在日本,主要以味噌湯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魚、肉、蔬菜時加入味噌、糖、醋等拌和的調味料,能使菜的味道更鮮美,經常食用有利於身體健康。

據說日本人的長壽就與經常食用味噌有關。味噌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鐵、鈣、鋅和尼克酸等營養物質。

日本人對味噌的喜愛程度可以說到了非常癡迷的地步。

由於味增每天都要消耗不少,日軍野戰部隊一般以七十公斤一桶來運輸。在前線由於方便運輸,則采用十五公斤的小桶,一個輜重兵就可以抗動了。

日軍也裝備一些可以速溶的味增粉,以作為一線激戰時候使用。這種粉用防水紙包裝,每包分量為三十克,正好是一天的分量,可以由單兵自己帶著,這樣攜帶和煮食都方便的多。

而澤庵其實就是蘿卜采用米糖等醃製,其實就是日本民間的醃菜的一種,用大白話說就是醃蘿卜。

其實澤庵是人名,他是江戶時代一位名叫澤庵宗彭的臨濟宗僧侶,曾任京都禪宗寺院大德寺住持。為什麼漬物的名稱會冠上他的法號?據說“澤庵漬”這種用米糠、鹽水醃成的醬菜製法是他發明的,但這隻是一種民間傳說而已。

其實澤庵同中國福建的黃土蘿卜醃菜非常相似,一般認為是從中國福建傳到日本的。

澤庵是用曬幹的白蘿卜或者黃蘿卜,加上食鹽與米糖等物醃製的。同中國的醃菜一樣,一般需要三個月才能醃製完成。同中國普遍的醃蘿卜不同,澤庵中由於使用米糖,所以有一定的甜味,符合日本人的口味。

日本人對於澤庵的態度,並不是僅僅當做醃菜而已,在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無論是農民工人,還是日本皇室,澤庵或者說醃菜幾乎是必備的餐桌副食品。

日本人對醃菜有很深厚的感情,是代表著日本、故鄉及母親的溫暖味道,所以他們拿起一碗熱騰騰的白飯,加一點點醃菜,便是最令人滿足的食物。

對於酒來說,雖然日軍每天都有清酒的配給,但除了冬天和少數嚴寒地區,顯然作戰時候顯然是不能喝酒的。

酒主要用在日軍平時駐防,尤其是過節或者慶功的時候。日軍清酒主要是知名品牌月桂冠等,全部從民間直接購買而來。

除了清酒以外,日軍還供應啤酒和威士忌,汽酒,葡萄酒等,還包括蘋果汁,葡萄汁,桔子汁等飲料。

啤酒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朝日,劄幌,三得利,這還是普通士兵可以喝到的。

威士忌則需要自己花錢購買,免費供給的隻有日本將校級軍官,一年也不過供應四到五次而已。

在戰時日軍的夥食基本就是這樣,由於補足了在戰場上的各種體力需要,所以日本軍人的身體素質普遍都很好,在加上嚴格的訓練,戰鬥力跟國軍根本就不再一個檔次上也不足為奇了。

也難怪王寶身邊的這些士兵們連牛肉罐頭都沒見過,吃起來跟過年一樣,想到這裏王寶從心裏由衷的感歎起來,兩個民族之間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啊。

“王連長,王連長,後麵有情況,金連長請你去一趟。”

忽然王寶隻聽見車隊後麵傳來了一聲年輕士兵的叫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