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中國國情及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2 / 2)

目前,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方式是末端治理。這種治理方式難以從根本上緩解環境壓力。一方麵投資大、費用高、建設周期長、經濟效益低,企業缺乏積極性,難以為繼。另一方麵,末端治理往往使汙染物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如廢氣治理產生廢水、廢水治理產生汙泥、固體廢物治理產生廢氣等,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汙染。

大量事實表明,水、大氣、固體廢棄物汙染的大量產生,與資源利用水平密切相關,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存在內在聯係。據測算,我國能源利用率若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00萬t;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若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就可減少約1000萬t廢棄物的排放;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個百分點,就可以減少排放近4000萬t,這將使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經濟效益低下,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措施

改革開放26年來,通過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我國資源利用效率有了較大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成為企業成本高、經濟效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的資源利用效率,可以概括為“四低”:

(1)資源產出率低按現行彙率計算,2003年我國GDP約占世界的4%,但重要資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卻很高,石油為7.4%,原煤31%,鋼鐵27%,氧化鋁25%,水泥40%。我國用水總量與美國相當。但GDP僅為美國的1/8;消耗每噸標準煤實現的GDP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2)資源利用效率低2000年,冶金、有色、電力、化工等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機動車百公裏油耗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國整體高10%;載貨汽車百噸公裏油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倍以上。單位建築麵積采暖能耗相當於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2002年,我國每萬元GDP取水量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不足6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5個百分點;農業灌溉用水利用係數僅為世界先進水平的1/2;多數城市供水管網跑冒滴漏損失率高達20%以上。土地資源利用程度也很低,且浪費嚴重。

(3)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為35%左右。煤係共生、伴生20多種礦產,絕大多數沒有利用。一些超大型複雜多金屬礦床的尾礦利用率僅為10%。我國木材綜合利用率約60%,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80%以上。與此同時,“三廢”綜合利用潛力很大。2003年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隻有55.8%,累計堆存量已達幾十億t,占用了大量土地。

(4)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2003年,我國鋼鐵工業年廢鋼利用量為5800多萬t,占粗鋼產量的比例為26%,而世界平均水平為43%;再生銅產量93萬t,占銅產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為37%;再生鋁產量145萬t,占鋁產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為40%。輪胎翻新量僅占新胎產量的4%,而發達國家一般為10%,其中轎車輪胎基本不翻新,而歐盟翻新率達18.8%。此外,我國每年還有大量的廢舊家電和電子產品,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麵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