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反間計①(3 / 3)

漢森為保護自己,平時隱藏得很深。他們夫婦與六個孩子住在華盛頓近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家裏陳設一般。夫婦倆開著一輛1997年的福特轎車和一輛1993年的VW麵包車。漢森平常晚上常出去遛狗,周末總是上教堂參加祈禱。鄰居反映,漢森有意無意地與外人保持距離。盡管這些年漢森從KGB和SVR領取了大約140萬美元(60萬美元的現金和鑽石,另外還有80萬美元存在莫斯科銀行他的賬戶裏),但他從不大手大腳花錢。

顯然,漢森心甘情願地為俄羅斯當間諜,錢也不是他的惟一動力。據他自己說,他對間諜活動非常著迷,對俄羅斯人的間諜活動技巧也深感佩服。漢森在一封信中說:“14歲那年,我讀了菲爾比的書以後就決定走這條路了。”菲爾比是長期埋伏在英國反間諜部門軍情六處的蘇聯情報員。

◎故事三巧克力間諜大戰

墨西哥人很早就掌握了製作巧克力的技術。15世紀以前,巧克力隻是由墨西哥獨自擁有和經營,直屬國家監管。

1515年,西班牙工業間諜列戈以周遊列國為名來到墨西哥。好客的墨西哥人見他風度翩翩,態度友好,就破例答應了他的要求,讓他參觀了巧克力的生產過程。墨西哥人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道貌岸然的“貴客”原來是一個產業間諜。他成了西班牙第一個知道巧克力生產技術的人。從此,巧克力的生產就在西班牙開始了,並很快成了西班牙新興的食品工業,許多西班牙人因生產巧克力而發了財。就這樣,西班牙的巧克力生產技術,又成了歐洲各國產業間諜的重要目標。

意大利人捷足先登。1606年,他們用重金買通關節,竊取了西班牙巧克力的生產秘方,一舉打破了西班牙對巧克力生產的壟斷。英國的生產商也不甘寂寞,急起仿效,於1763年偷到生產配方,並大膽加以改進,生產出了奶油巧克力,使英國一躍而成為巧克力大亨。1800年,瑞士工業間諜又如法炮製,竊取到巧克力的生產技術,使自己變成了世界聞名的“巧克力王國”。同時,德國的廠商也偷到了巧克力的生產技術,並把巧克力製成糖出售,和瑞士等國展開了競爭。其後,日本也加入了這場巧克力間諜大戰。由巧克力引起的這場間諜戰和貿易戰斷斷續續連綿上百年,直到現在還沒有休止。

1981年,瑞士超過了原聯邦德國,向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出售巧克力28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出口國。在瑞士國內,每個人平均一年要消費巧克力10公斤,居世界第一。為了保持巧克力生產和銷售的霸主地位,瑞士汲取了前人的教訓,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規定,凡出賣經濟情報(包括巧克力生產的技術)就是泄露國家絕對機密,要以叛國罪論處。但是,金錢的誘惑力實在太大,出賣巧克力情報的還是大有人在。1982年,瑞士警方通過長期調查,終於抓住了前蘇聯派來的間諜的尾巴,他們在一家咖啡館裏設下埋伏,一舉將正準備向蘇聯情報人員出賣40張巧克力配方的瑞士一家著名巧克力食品廠的兩名職員當場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