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得彩拓

京城收藏

作者:金鑒

我對紙製品情有獨鍾,因為喜歡文學,有逛書店、書攤的雅興。

幾年前逛潘家園的舊書市場,逛完東邊再逛西邊(潘家園有東、西兩個舊書市場),全部逛完還有時間,又掃了個“二茬”(又回到東邊書市),在一攤位見到擺著兩張鮮豔奪目的彩色拓片,它的豔麗引起不少人的關注。我以前收藏有黑白漢畫像拓片,也得自潘家園,是一張車馬出行圖,因為喜歡漢畫像的古樸凝重,充滿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我將它托裱之後裝框,掛在我書房最顯著的位置,寫作之餘時常與之交流。

在此之前我曾經在中國國際書店出版的《中國拓片》上觀看過漢畫像之彩拓,今天算是見到了廬山真麵目。因為要價不菲,小心翼翼地還價,恐怕砍價過狠得罪攤主,失之交臂,在砍價後又稍稍地給加了點,攤主見我心誠要買,便答應了。我蹲下身來,仔細地觀看,拓片極為講究,有兩幅是人騎在馬上的彩拓,一幅為蒙古人騎馬、一幅為官吏騎馬,還有一幅是車馬畫,雖然車馬畫也是彩拓,但略顯單薄,被我舍去,因此挑了兩幅騎馬的漢畫像彩拓。攤主給我裝拓片的口袋是北京畫店的包裝袋。包裝袋上方有張車馬拓片圖案,下麵是吳作人先生題的“北京畫店”。

回到家中,水也不喝,飯也不吃,先是掏出拓片來欣賞一番。找出藏書《中國拓片》與之對照,您還別說,真有一張與我購買的拓片對上了號,在該書第39頁的上半部,編號2052—B,C的“騎馬持鞭”,圖案與我購的那張一模一樣。我在拓片上尋找有關信息,終於在該拓片的背麵右上角發現了紅色編號正是“2052”的數字,這讓我欣喜。原來北京畫店銷售的彩拓是中國國際書店的拓片,裝了北京畫店的包裝袋。從北京畫店裝拓片的口袋上寫的電話為:5008337七位看,拓片應該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時的出售物。北京畫店以前是在王府井大街工藝美術大樓對麵,正好對著協和醫院的那條胡同,我以前隻要去王府井,必去北京畫店,特別是二樓的書畫展廳。那時啟功先生四尺三裁的書法,大致在萬元,後又漲些;溥傑的書法隻有幾千元,包括溥心的繪畫也就七八千元,當然是四尺三裁的那種。後來北京畫店遷往琉璃廠,去得就少了。

在《中國拓片》第39頁上編號2052—B,C“騎馬持鞭”的拓片是黑白的,而我這張是彩色的,說明《中國拓片》是彩拓的比例不少。另外在文字的下麵還有一段中英文對照:“一蒙古人,佩帶弓箭,揚鞭策馬,疾馳如飛。”是該拓片的注釋。

而另一幅官員騎馬彩拓,雖然在背麵也發現了編號為“2189”號,查閱該書竟然沒有這張彩拓,也說明《中國拓片》一書不是所有拓片全部,而是有選擇地將拓片收入書中。這張編號為“2189”號的彩拓,是我引以自豪的彩拓,為何?我認為這張彩拓是反映唐朝時官吏騎馬的風姿,首先人物的服飾便是唐朝官吏的穿著打扮,馬匹的高大威猛也與唐朝時期的馬匹特征相符,特別是馬的尾巴,被有意識地挽上纂兒,符合唐代對馬匹的管理特征。何為精拓?大家可以從馬的鞍子兩邊下垂的布上看出,它的紋飾是那樣的精美,讓人閱後讚歎不已。有人會問漢畫像怎麼繪有唐朝的人物馬匹,那是因為漢畫像石的分類包括唐代的畫像石,讀者請看下文。甭管怎樣,得自於潘家園的彩色拓片的出處讓我破譯了,應該說是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