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建立個人品牌———四大給力(2 / 3)

8.家庭和諧

和諧的家庭關係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個人品牌;反之,若經營不善也會大大折損個人形象。

9.表裏如一

努力提升個人品牌之餘,最重要的是要表現自己的真誠與表裏如一。

10 。提升軟實力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博士在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助理前,鑒於當時美國鷹派勢力慢慢擴張,凡事訴諸硬力量,動輒主張以強硬的軍事武力或經濟製裁,去打擊或壓製持有異議的國家的狀況,就寫了本名為《軟力量》(SOFT POWER)的書,竭力呼籲:“美國與列國之間,若要長遠地和平相處,一味強調軍事和經濟製裁的‘硬力量’是會付出沉重代價的,今後的美國更要注意發展自己的軟力量。”

軟力量又稱軟實力、軟權力,就是指依靠文化、教育、道德、人才、信息、資金、經貿、科技、創造力、領導力以及外交結盟等軟性力量來影響別人。

奈伊博士認為,美國應找到與不同信仰和價值觀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尋求寬容的合作方式。可惜,他的提議未得到執政者的采納。後來發生的“9 ·11”等惡性報複事件,歸根究底,都是美國政府過於依賴和擴充硬力量所付出的沉痛代價。

“9 ·11”事件以後,布什一再以反恐為名,不斷擴充白宮的行政權力,繞開國會,撇開法律,在關塔那摩的美國海軍基地建立大型秘密監獄,以不人道的方式關押數百名伊斯蘭教青年,既未起訴,更未審判,讓這些伊斯蘭教青年每天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不僅如此,布什政府一意孤行,推行單邊主義及“先發製人”的戰略,孤注一擲,發動伊拉克戰爭,成為其戰略上的重大失誤,付出了慘痛代價。這場戰爭不但毫無正當性,更使美國喪失了很多盟友。並且,他們以武力推翻薩達姆的專製獨裁,強迫推行美國式的民主,不但邏輯上是矛盾的,也使得伊拉克的動亂發展成難以平息的內亂。

布什在外交事件的處理上常采取秘密行動,一切以守密為先,遵守著“處理國家事務的當務之急就是保密”的原則,違法監聽,侵犯隱私權。其獨斷專行和雙重標準的作風,使美國國家實力與在國際上的軟力量大幅下降。奧巴馬當政後,力圖提升美國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而不見效果,加上金融危機的頻頻來襲,國力大損,即便國務卿希拉裏強調“巧實力”,其實質隻是更加凸顯當政者對於日漸下滑的軟實力的擔憂而已。

反觀印度民族領袖甘地,從未擔任過任何正式職位,但他用其特有的熱情、良知、紀律、哲理、願景和戰略,獲得了道德權威,大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感染力和領導力。不僅重塑國人的價值觀,激發了他們的潛能,將印度從英國殖民者的侵略中解放出來,避免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也啟發了全世界對於軟力量的重視與實踐。

使用“軟硬兼施”的力量來解決衝突矛盾,並非隻適用於國際政治舞台、消除國與國之間的爭執矛盾。政府在推行政策或管理公共事務上,以下的實例說明了富有創意和幽默效果的軟力量有時比強製力量更有效果。

瑞士有條筆直的公路,開車的司機常忽略了時速,於是政府在公路旁豎起了一塊牌子:“請司機朋友注意,目前醫師和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正在度假。”

美國西海岸一條公路的急轉彎處,有幅標示語如此警示駕駛:“如果你的汽車會遊泳,請照直開,不必刹車。”

馬來西亞柔佛市在交通安全周期間,先為駕駛員設計好開車超速的命運:“時速保持30公裏,可以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超過50公裏,請到法庭做客;超過80公裏,請到醫院留宿;超過100公裏,願君安息。”

軟實力的概念同樣也可以應用於個體。以衝突對立為例,在解決紛爭時,無論身為調解人還是衝突的一方,代表個人品牌的信賴和魅力,即個人的軟實力,有時比代表一個人權威和官銜的硬實力的影響力和說服力更大。

當今社會,人們還是習慣於以董事長、處長、校長等頭銜賦予的硬實力來排解糾紛。領導們必須明白,硬實力隻是讓別人表麵俯首稱臣、不敢作對。如果背地裏怨聲載道,潛力也無從發揮,甚至當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還會爆發嚴重衝突。因此,平日就應留意和培養自己的軟實力,也就是個人品牌的魅力,不但使人心甘情願地配合,更贏得心悅誠服的愛戴。

身為家庭成員也應留意自身的軟實力。親子或配偶之間,若能以幽默、開明和尊重的心態溝通,必能為創建和諧的家庭關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於公於私,如能多去體會“軟硬兼施”的重要性,並且能加以巧妙運用,在運用自己硬實力的同時,也多去留意和提升自己的軟實力,便能促進高效溝通,避免無謂衝突,提升自身的領導力,不但能夠創造理想和諧的人際關係,更能在內心世界活得更加自信、自在、自如,這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與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