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建立個人品牌———四大給力(1 / 3)

在商場與社交圈,名片成為很多人凸顯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工具。其實,每一個人的言行與思維所表現的特色與別人對他的評估也是這個人的“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就是一個人在周圍人士心目中受信賴和喜愛的程度。它代表著每一個人的信譽和魅力,包括了別人對這個人的個性、品行、價值觀、誠信度、情緒控製力、專業水平、邏輯思維、溝通和傾聽的能力、被指正和責難時的心胸氣度等的評價。

身處社會、組織、家庭等人際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它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可以讓人無往而不利,有時卻讓人處處碰壁。個人品牌如果經營得當,會得到“四大給力”———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得到信服力,從而提升自己的說服力和影響力,使得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經營不當,則會減少別人對自己的信賴和喜愛,容易受到別人的質疑、排斥,也容易與人發生衝突。一個人的溝通、協調和影響能力,其實就是“個人品牌”的外在表現。

“個人品牌”如此重要,但是他人對我們“個人品牌”的認知和評價卻不盡相同,褒貶、虛實、對錯兼而有之。如果我們用心省察自己,探討以下一係列問題,真正理解“個人品牌”的內容和重要性,有針對性地加以彌補,不但人際關係會得以改善,內心世界也會更加和諧自在。經營個人品牌包括以下幾個子題:

1.周圍的人究竟如何評估自己的“個人品牌”?

2.自己的上司、下屬、配偶、好友們心中的真正想法是什麼?

3.自己又是如何評估周圍人士的“個人品牌”的?

4.如果遭受誤會、發生以訛傳訛的現象,該如何補救?

5.“個人品牌”可以提升和重塑嗎?

6.“個人品牌”既然是建立在別人的認知上,那麼,與實際的自己是否吻合?為何會有這些差異?

7.“個人品牌”雖是由外而生,卻是對自己的一種論斷和評估,那麼,它與我們內心的和諧、心靈的自由究竟有何關聯?

在衝突管理的過程中,不論是衝突的一方,還是調解人,都需要留意和提升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受喜愛和信賴的程度,這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內涵和功效。如果缺乏別人的信賴和好感,即便口才出色,論證客觀有力,表達清晰明了,甚至將有效傾聽的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也仍然難以化解衝突。

經營與改善個人品牌,可以從以下十個方麵著手:

1.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贏得人們好感的要訣就是記住他人的名字,這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被重視、被喜愛。拿破侖之所以能夠讓將士為他效忠賣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有一項人人皆知的本事———隻要他見過的人,一定記得對方的名字。要記住對方姓名,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在談話中刻意將對方的名字重複幾遍。其次,眼睛望著對方的同時,在心中思索對方姓名和對方的外貌、特色、職業、背景等有哪些關聯之處,如此一來,就會有助於牢記對方姓名。

2.積極傾聽

為了提升個人品牌,成為更受喜愛和信賴的對象,“積極傾聽”有其精辟的內涵:除了要通過時時觀察和滿足對方的需求和興趣,讓對方感受到受尊重、信賴和喜愛,還要靈活運用排除幹擾、多聽少猜、刻意演出、三七比例等原則。

3.有效表達

傑出的領導者,大多是溝通演講的高手。世界級的領導,諸如溫家寶總理、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他們的魅力就是依靠傾聽人民的心聲,滿足人民的需求,進而使用人民所認同的方式和渠道傳遞信息,表現出了一名領導者傑出的溝通能力。

談話過程中要避免使用含混不清、容易引起歧義的字句,機動地調整自己的談話內容和表達方式,不但能正確傳遞信息,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現出自信、誠懇、能力和親和力,從而贏得對方信賴。

4.知識專業

一個具有專業知識、熟悉相關領域技術的人,在探討專業問題時,能進行有力論證,提供令人信服的數據或資訊,獲得周圍人士的信賴。

5.授權充分

不少從事國際貿易的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在與日本商人經過耗費時日的談判,協商了解決方案後,卻被告知對方未獲充分授權,需要再等幾天去請示其上司。這時,人們不免感到氣憤和氣餒,不但失去對日商的信賴,更容易引發衝突。鑒於此,做出承諾或決定前,需要確認自己被授權的程度,不做逾越自己權限的事,這也是信賴度的內涵之一。

6.滿足需求

滿足他人的需求可以使自己在他人心中更顯重要,增加自己受喜愛的程度。人的需求,因所處階段和場合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它們不外乎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平時多去留意、觀察、了解和滿足周圍的人們在工作、生活、社交、心靈等各方麵的需求,無形當中便會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7.換位包容

在對話、談判或處理衝突時,能夠進入對方的心靈、性格、經驗背景、思維邏輯中,理解對方的感受、思路、立場、價值觀和利害關係,不但能理性思考,也能針對對方的人性麵、理性麵、感性麵和價值麵,做出合理分析;不但避免了衝突,實現了人際和諧,也發揮了影響力。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一定也是一個有包容心態的人。凡事不苛求,不強迫別人改變,甚至看到別人傲慢無禮地提出異議,也能將自己的情緒掌控得宜,不急於抵製或反擊,留給周遭心胸寬廣、虛懷若穀的印象。如此,才能降低彼此的防禦感,促成推心置腹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