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286】大明帝國(2 / 2)

在通信方麵。大明帝國也取得了發展,早在鴻德十八年,有線電報就已經成功研發出來。首先沿著金京鐵路架設有線電報網,僅用了一個月,整條線路就被架設好。北京與南京的信息傳送一下子就變得近在咫尺。隨即,電報線路在全國各處以驚人的速度迅速鋪開,到現在,各個軍區和省府城市,都架設了有線電報,朝庭對邊遠地區突發事件地反應能力一下子從數月提高了數天。而大明帝國原先那些遍布道路各處的驛站依然發揮著他的作用,在沒有鐵路,電報地地方,驛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益地補充。隻不過,驛站不再叫驛站,而改名為郵局。驛卒也不再叫驛卒,而改叫郵差。

大明鴻德四十五年五月十五,上午十時十分,吉時,宜出行。

隨著紫禁城的大門緩緩打開,一隊紅衣亮甲的儀仗隊首先走出了皇宮,儀仗隊身穿傳統的袍襖棉甲,腰裏配著鋼刀,肩上扛著紮著紅色彩帶的長矛,昂首挺胸的走了出來。在儀仗隊身後,是一隊近衛軍,他們穿著大明近衛軍特有的軍服,頭上戴著高高的熊皮帽子,肩膀上扛著火槍,火槍上的刺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寒光。接著是一台二十二人抬著的大輿,宋友亮穿著金黃色的蟒袍,上麵用金絲繡著騰雲駕霧的金龍,頭上戴著金光燦燦的紫金冠冕端坐在上麵,如皇帝一般的神色說不出的威嚴。

出了皇宮,大輿停下,宋友亮跨上了停在宮門外的一輛八匹禦馬拉的馬車上,馬車通體現出金燦燦的黃色,上麵鑲了各種珍玉珠寶,馬車上插著黃色傘蓋、斧銷、木瓜等物,閃閃生輝。

馬車的前麵,是八匹毫無雜色的白馬,朱娉婷的鳳輿緊跟在宋友亮後麵出了宮門,與她並肩而坐的是趙宛陵。

在鳳輿之後,就是這次出巡要跟著的文武大臣,他們每人都登上了四匹馬拉的馬車,總共數十輛大車跟在宋友亮的隊伍之後。

“千歲,千歲,千千歲~”

數千名近衛軍和儀仗隊見進宋友亮上了車,都開始歡呼。

“吉時到,起行!”

前麵的四名馬夫各自曳著自己所掌管禦馬的韁繩,馬車緩緩的移動起來,這架堪比大明皇帝龍輦的馬車在水泥路中根本不會感到一絲波動。

出了宮門數百米,已經進入了歡送的人群,許多人遠遠的看到黃傘蓋,已是跪了下來,千歲的聲音喊不絕口。不時也有人叫著娘娘千歲,千千歲。

朱娉婷也是年近半百的老婦人了,但是因為保養得當,看起來隻有三十多歲,她此時全副盛裝打扮,說不出的雍容華貴。

越往前走,民眾的歡呼聲就越巨大,整個北京城都籠罩在一片千歲的歡呼聲中,宋友亮看著兩邊熱情的民眾,露出了微笑,揮手向普通的民眾示意,見到安國公的回應,許多民眾激動的發抖。

漸漸的,宋友亮覺得耳邊民眾的呼聲象是忽然遠去,自己的思維似乎也有些模糊起來,他回想起自己剛到這裏的情景,身受重傷躺在山東一個窮軍戶家的泥土屋中,身邊隻有一對傷心的老父母。

從來到這裏開始,他就一步步往上爬,開始處心積慮的為將來作準備,因為他知道大明不是無藥可救,不是沒有忠臣良將。隻要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一個合理的製度,就會再創造一個嶄新強盛的中華民族。期間,他害怕自己會走上老路,將舊的王朝推倒了,卻沒有建立新的王朝,反而讓中華民族推向野蠻落後的女真人統治,那他就是千古罪人。

為此,他兢兢業業,幸運的是他成功了,為此他也登上了最高的位置。宋友亮知道未來的獨裁統治會慢慢退出曆史舞台,但還是毫不猶豫的登上九五之尊,人都是有私心的,這個帝國現在需要的是皇帝而不是民主,民主那是數百年後的事。他相信,一個沒有壓製的中華民族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強大的,強大到他足可以尋找到自己適合走的道路,他沒有必要為數百年之後的事操心。

“這一切都是做夢麼,如果是夢,那麼讓我永遠不要醒來。”宋友亮迷迷糊糊的喃喃道,宋友亮此刻感覺眼皮很重,他閉上眼睛想要小憩一會,睡著睡著,宋友亮隻覺得自己好像輕飄飄地飛了起來。

越飛越遠,直到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