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白石江之戰(2 / 3)

李信建議道:“我們可以效法當年沐英將軍偷渡白石江的辦法,一邊虛張聲勢,令全軍鳴金鼓,作欲渡狀;一邊暗遣數百名遊泳高手,攜旗幟征鼓,從上遊先渡江,沿寥廓山一帶,繞到元軍陣後,吹角擂鼓,於深林中樹旗為疑兵。讓賊軍以為自己已經腹背受敵,賊兵必然大亂,我們再從正麵進兵,曲靖就可以一鼓而下。”

顧君恩沉吟道:“賊軍比我們早到,而且沐英偷渡白石江的故事早就在《英烈傳》裏說的爛熟,我們再用這辦法,是否可行?”

宋友亮笑道:“我到覺得此計可行,就是這個計策老少皆知,所以賊兵很可能以為我們不會依葫蘆畫瓢,我們倒是可以一試。”

於是宋友亮派遣吳三桂為先鋒,挑選五千精兵,從上遊的寥廓山渡過白石江。尚可喜、耿仲明、張遇留、田見秀、張鼐、劉體純為後續部隊。

寥廓山原名妙高山,在曲靖城西南一公裏處。位於曲靖市西南郊。寥廓山又名勝峰山,源於明代傅友德、藍玉等在此大敗元軍,並活捉元軍將領平章政事達裏麻。為了紀念這場戰鬥的勝利,而將此山稱之為勝峰山。

“此處山高路險,徑隘箐深,屈曲僅容單騎,實在是設伏兵的絕佳處!”李定國駐馬得勝峰,他問身邊的副將道:“各部兵馬都如期到位了嗎?”

副將答道:“泰安伯竇名望為初伏,廣昌侯高文貴為二伏,武靖侯王國璽為三伏,俱以到位,而且已經將七千斤炸藥和五百顆地雷埋入穀中。”

李定國說道:“敵軍盡入我彀時,初伏發動進攻;點燃地雷;聽到地雷聲,二、三伏乃發。首尾一起進攻,敵軍有來無回。埋伏的軍隊攜帶預先製作的幹糧,以免造飯冒出炊煙被明軍察覺。”

“得令!”

李定國部署完畢,隻等吳三桂上鉤了。

第二天上午,正如李定國所料,吳三桂統兵進入了寥廓山。

一入寥廓山,吳三桂舉目一望,見到那險要的地勢,心中就不免“咯噔”一下,這可是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啊!如果是我吳三桂先入此地的話,必定設伏於此:難道李定國就不會想到這點嗎?想到此,他下意識地向四周仔細地看著,山上光禿禿的空無一人,又側耳聽聽,除了風聲沒有別的聲響,沒有什麼可疑的跡像。

難道是我吳三桂小心過度?會不會是那李定國被追得暈頭轉向隻顧逃命,竟沒有想到這一步棋?大有可能。人在慌亂的時候往往不免會考慮不周。想到此,吳三桂露出得意的神色,他下令進入寥廓山。

吳三桂的隊伍已有三分之二進入峽穀中一段較為平坦的地界上。眼看峽穀的另一端盡頭已經遙遙在望,忽然有一人出現在崎嶇的山道上。吳三桂一看有人,腦袋裏“轟”的響了一聲,立即警覺地叫道:“不好,暫停進軍!”。

不久,那突然出現的陌生人被帶到了吳三桂的馬前。

吳三桂兩眼直勾勾地盯著那人,狐疑地上下打量著,問道:“你為何一個人在這深穀之中?”。

陌生人帶著驚恐的神色說道:“小的姓盧名桂生,是賊兵任命的光祿寺少卿,賊兵已在前麵的山中設伏等待將軍進入……”。

“此話當真?”吳三桂淩厲的目光掃過盧桂生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