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白石江之戰(1 / 3)

這時,吳三桂部從貴州都勻進軍,直取安隆,攻勢甚猛。進至盤江的羅顏渡口,大西兵據險防守,將船沉沒,不得前進。吳三桂得到泗城土司嶺繼祿為向導,取出沉船,乘夜渡河,攻陷安隆。總兵張騏戰死,前來援救的李定國副將張成亦戰死,參將吳子聖敗逃。李定國得報,率三萬將士前來增援,在安隆附近的羅炎河、涼水井與吳三桂部明軍展開激戰。明軍發槍炮,大西軍出弓矢,勝負不分。激戰將近半天,大西兵不支,李定國驚慌,棄營敗走,退保北盤江。各鎮將士見李定國敗走,也都一哄而散。此次戰鬥,李定國部將三十餘人都戰死,吳三桂部由普安州進入雲南。

李信擊敗馮雙禮於雞公背,追至北盤江,大西各將爭相逃奔,李定國新敗之後孤軍難支,下令焚毀鐵索橋,退至昆大西。艾能奇也間道逃回。幾次大戰,大西損失慘重,“僵屍遍野,腥血成渠”兵民死難的不下三四十萬,而且這些戰死的兵馬都是過去十一年來湘桂川滇黔之精銳,百戰所養成的精華而死於一旦!大西元氣大傷。

明軍隨即製作浮橋渡過盤江,直抵曲靖,大西設置的曲靖知府蓋世祿投降。三月中旬,三路大軍在此會師。明軍推進至曲靖,距離昆明不過數百裏,大西政權眼看麵臨著滅頂之災!

李定國敗退,回到昆明這時候的孫可望才剛剛從昆明出發。孫可望覺得事關重大,軍情緊急,立刻召集諸臣舉行會議。劉文秀避開明軍鋒芒,從大理出發,進攻四川南部的建昌,另辟根據地。劉文秀說:“臣精兵三萬人,在黎平、雅州、建昌、越州之間,窖金二十萬,臣將郝承裔知之。再東連以十三家(指郝搖旗等農民軍餘部)之兵出營陝、洛,也許可以轉敗為勝。”

太仆寺正卿辜延泰支持劉文秀的意見,主張退至四川,開荒屯練,作恢複之計。中書金公趾極力反對,堅持說入川不利。

李定國也持不同意見,說:“蕞爾建昌,怎麼負擔的了十萬大軍?不如入湖南之峒,烏車裏,裏角諸蠻不相統屬,我們大軍一到,他們必無所拒。大哥在峒內屯兵練兵,諸將設禦於峒口,勝則六詔複為我有,不勝則入交阯。”

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說:“明兵乘勝踰黃草壩,則臨沅、廣南道路中斷;且喪敗之餘,焉能整兵以迎擊兵鋒正銳的敵軍呢?”

艾能奇又提出新的建議:“自迤西達緬甸,其地糧糗可資,出邊則荒遠無際,萬一明追勢稍緩,拒大理兩關之險,猶不失為蒙段也。”

“混賬~”孫可望大罵道:“都是混賬話,敵軍還沒到,就想著逃跑,你們的膽子都讓狗給吃了嗎?”

李定國勸道:“我軍新敗,速戰恐怕對我軍不利。”

孫可望大聲說道:“我意已決,就在曲靖與明軍決戰。”

明軍從安順出發後,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向曲靖進發。淩晨進入曲靖境內,是日大霧彌漫,數步之外,景物不辯。明軍冒著大霧而行,行不多時,突然前麵出現了一條寬約裏許的大河,擋住了去路,不得不停下來,此河正是白石江。

由於不知道江水身前,所以前鋒孔有德部便在江邊停止了前進。到了中午時分,大霧散去,孔有德赫然發現大西軍已經在白石江對岸布防。

在白石江布防的是大西軍艾能奇,他早在白石江布下重兵,所以,當明軍突然出現在大西軍麵前之時,大西軍絲毫沒有慌亂。白石江江寬僅裏許,水淺的地方甚至徒步可以涉水。雙方在白石江一帶交戰數次,互有勝負。

白石江是南盤江的支流,由東向西穿回曲靖壩子南北兩翼。江流距曲靖城一公裏,中上遊地勢險惡,是古代北行古彈道和普安路的交彙口,曆史上是曲靖的咽喉要塞和打通雲南的必經之地。它寬闊,浩蕩。一直是曲靖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