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宜將剩勇追窮寇1(2 / 3)

張鼐大怒,摘下頭盔扔在地上,大聲叫道:“大將軍把我看成什麼人了?當年在三十裏鋪,李自成棄我不顧,有負情義在先。而大將軍不計前嫌,為我療傷,恩同再造。誰無情無義,誰有情有義,天下人心裏自有公論。若大將軍信不過我張鼐,那我張鼐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罷張鼐撿起頭盔,用盔頂的尖頭抵住咽喉,“張鼐願意一死明誌。”

隻聽嗖的一聲,宋友亮從手裏扔出一個銅錢,打在張鼐的手背上,張鼐的手一抖,頭盔便哐當一聲落地。

“好吧~我就命你與周國卿一同前往!”宋友亮從地上撿起頭盔,用袖子擦掉灰土,然後鄭重其事地戴到張鼐頭上。

張鼐單膝跪倒,大聲道:“末將願為將軍肝腦塗地!”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大約申末酉初時候,李自成到了富池口停下。沿路隻經過幾個小的戰鬥,但因為每次遇到敵軍都有清散的和投降的、被俘的,所以他大約隻剩下三萬人馬,分散駐在富池口小街上和富水東西兩岸。富水西岸地勢稍平,駐軍方便,李自成和老營在西岸安營。尚有兩千多隻帆船,載著將士們的眷屬、傷員、輜重和一部分護送船隊的步兵,都泊在大江南岸。

富池口小街上的老百姓一天前就聞風逃走,連鍋碗水桶也沒有留下。附近十幾裏以內的小村莊的百姓也全逃光,躲進深山、湖蕩。往年在豫西和陝西一帶,老百姓都明白李闖王是起義的英雄豪傑,做過很多得民心的好事。如今在大江以南,沒有人對他同情,隻說他是反叛朝廷的“流賊”,破了北京,逼死了皇帝和皇後。人們一代代都是大明的子民,已經幾百年了,為人要忠於大明的思想和感情很深蒂固。

一提到李自成,就十分自然地想到黃巢:“是呀,昔日的黃巢造反,不也是一樣的下場麼?還殺死老百姓當糧食吃~~~”使老百姓特別不能同情李自成的是他連打敗仗,逃到武昌以後不但士氣低落,連軍紀也壞得不成樣子。這支大軍不能不靠四出打糧生活,一遇抵抗就不免殺人、放火、搶劫。何況在那個時代,南方人和北方人,地域觀念很深,這就更增加了大順軍和百姓之間的感情對立。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宋友亮派出的錦衣衛們的賣力宣傳--李自成不是什麼為民謀福祉的大英雄,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土匪頭子。

所有這些不利情況,使大順軍殘部逃到富池口以後,遇到了平日不曾想到的困難。許多步兵的腿跑腫了,腳打泡了,有的還流著鮮血,實在沒有力氣再走了。李自成估計敵人需要一天以後才能趕到,便下令在這裏駐下休息。 。

李自成的禦營靠近江邊,周圍有七八百騎兵和步兵護衛,但是來不及修築營壘和設立寨柵,隻是用一些車架圍成一個圈。有兩隻大船是準備李自成和妃嬪們乘坐的。在前邊的大船上乘著劉妃和陳妃。因為劉妃已經懷孕且粗通文墨,又比較精明懂事,需要她率領官眷,因此逃到襄陽後已封為貴妃。另一隻船為李自成布置了兩間大艙,設有一張床、一張桌、一把藤椅、十來把凳子,可以在艙裏處理公務,召見將領。這隻大船的後艙中乘著一位妃子,二位選侍,還載有從西安帶出來的許多金銀珠寶和各種貴重物品。另外有二十隻大船載著皇帝的親軍,保護這兩隻大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