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建奴爭位(2 / 3)

王承恩上前一步,不加思索地回答:“稟皇上,還有二百五十三萬四千一百八十兩……他沉呤片刻,再補充:零七分三厘!”

崇禎驚訝地:“不對吧。朕即位時有兩千多萬兩,怎麼隻剩二百五十萬了?”

王承恩道:“皇上早就把積攢的皇銀捐給邊關了,先後共捐助了九次,老奴次次有帳可查。”

眾臣聞聲,一片竊議,都是感概不已的樣子。

崇禎沉思片刻,毅然道:“既然還有二百五十三萬,朕就拿出二百五十二萬來――捐助軍餉!”

眾臣大驚,亂紛紛叫道:“皇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崇禎再次擺手製止,沉聲道:“不僅如此,朕還要將宮中的珠寶玉器,也拿出來變換成銀兩,以助剿賊!”

眾臣嘩啦啦跪了一片,亂紛紛叫著:“皇上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呀……”

崇禎第三次擺手,製止眾臣,厲聲道:“還有,朕從即日起,重著布衣麻鞋,減膳撤樂,不食葷腥,省下宮廷開支來,以助軍餉!”

這下子,眾臣真的大驚失色了。滿朝寂靜,掉個針都能聽見。

崇禎與王承恩都冷冷地注視著眾臣,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哇”地哭了起來,悲切地抽泣道:“皇上此舉,可謂驚天地而泣鬼神,古往今來明君也難以效法。臣等、臣等定當效法……”

眾臣俱帶著哭腔道:“臣等當以皇上為楷模……臣定當效法皇上……”

退朝了,眾臣議論紛紛步下玉階,朝宮外走去。他們彼此交頭接耳:。

“唉,瞧著吧,苦日子開始嘍!”

“誰敢往外掏銀子啊?你掏得越多――證明你貪墨受賄越多!”

“可不掏也不行啊,皇上眼都瞪圓嘍!”

“咱們愁什麼?有前輩頂著哪!……說話的臣子示意走在前麵的周奎。於是,所有臣工都向周奎發出親切的挖苦聲:“老國丈,在下唯您老人家馬首是瞻!”

周奎做恐懼狀,慌忙擺手道:“別別別!你們個個富得流油,隨便屙泡屎下來,都能肥二畝地!”

眾臣調笑著走到宮門口,頓時呆定!一幅巨大的白綢鋪在大案上,旁邊站著王承恩,王承恩身邊站著許多手捧筆墨的小太監,一群人早已在等候眾臣。

王承恩深深一揖:“各位大人,剛才在朝廷上,各位都表示了捐助意願,極為湧躍。老奴準備了一方白綢,請各位大人自願填上捐助的數目。將來這榜啊――肯定要名垂青史的!”

一看來真的,眾臣尷尬地笑了,許多人悄悄往後退縮,嘴裏嘀咕著:“哦……哦……”

王承恩心裏此刻極端鄙視這些朝堂上人模人樣的文官,他說道:“這麼著,老奴親自侍候著,為各位大人鋪綢磨墨……”

王承恩上前,抓著徽墨在硯台裏磨了幾下,然後執筆,飽蘸濃墨,笑眯眯地把筆奉給眾臣:“來呀,哪位大人先請?”

群臣紛紛後退,無比客氣地謙讓起來,有人說道:“周大人,您家財萬貫,您先請!”那姓周的大感汙辱,斥道:“誰說我家財萬貫哪!我窮得快揭不開鍋了。劉大人,還是您帶個頭吧!”姓劉的擺手不迭:“在下隻是個侍郎,豈敢越過了各位大人?”

如此你我謙讓了半天,還是沒人願意接過筆,王承恩板起了麵孔,“難道各位大人方才說的都是假話?”

群臣轟然道:“我們哪敢欺君~~說了認捐,就一定認捐。”

眾臣又是一番艱苦推讓,他們講資曆、排輩份、又論品級、比家產多寡……個個刁鑽狡猾:。

“劉大人哪,您是泰昌年間入朝的,三朝元老了,您請。”

“吳大人見笑了!您掌管著戶部,腳踩著金山銀海,您請!”

“宋大人,光是前門樓子那兒,就有三家宋氏銀號!怎麼樣,撥出一點來?”

“那不是在下的,隻是碰巧與老板同姓,在下輩份小,品級低!豈敢放肆!您請您請……”

眾臣苦苦爭論,各式各樣荒誕不經的理由都冒了出來。

王承恩冷眼相看,雙手越攥越緊。

這時,忽有一大臣醒悟,說道:“哎,老國丈在哪裏?”

眾臣左右一看,周奎正悄悄地溜進小道。眾臣立刻大呼小叫:“老國丈,您可千萬別走!您走了,拋下我們怎麼辦哪……”

立刻有大臣上前,生拉硬拽地硬將周奎拉回來。現在,眾臣有了依靠,都說:“老國丈,您又是老前輩,又是皇親國戚,還是大公無私的臣工表率!您快請吧……”

周奎眼見走脫不了,實在無奈,幾乎痛苦地說道:“老夫雖然貴為皇親,但確實家徒四壁。這麼著,皇上旨意是‘捐俸助餉’,也就是捐出俸祿以助軍餉。老夫就捐出整整半年的俸祿吧,啊?”

眾臣一聽,頓時恍然大悟,喜叫:“好好!”

周奎上前執筆,邊寫邊咕嚕著:“老夫每月的俸祿是一百二十兩,六個月共是七、七、七百二十兩……”

老國丈周奎剛擱下筆,立刻有臣上前搶著填報:“在下也捐出半年俸祿,總共六百四十兩!”

另有臣上前搶填:“在下不敢前輩們比肩,應該矮一頭,在下捐助五個月的俸祿吧!”接下來,每個大臣都沿用此例:五百兩,四百兩……甚至一百零六兩!

王承恩在一旁冷眼看著,心裏卻氣得要命,王承恩嘴上一言不發,靜待各位大臣都填報完之後,王承恩冷笑道:“大家都是明白人,區區俸祿,隻是各位每月收入的九牛一毛!老夫想起,剛才在朝廷上,周老皇痛哭流啼說過一句話,‘皇上此舉,驚天地而泣鬼神’。老夫轉送各位,叫做‘百官此舉,驚天地而泣鬼神哪,亙古未聞~~~’佩服!”

王承恩拿起白綢一看,立刻算出總數,道:“全部捐助加起來,共計一萬二千餘兩。還不到皇上捐助的零頭的零頭!各位大人的忠君之心、報國之誠,老夫多謝!”

王承恩施禮,然後與小太監王曉之各執一角,高舉起那白綢,迎風飄然而去――活像高舉一副義旗。

眾臣們互相對望了一眼,彼此惴惴不安。

乾清宮玉階上,那副白綢已被裱糊好,展示在玉階下。小太監王曉之在旁守候。周後踱來,看著捐助表,驚怒:“怎麼,我父親隻捐助了七百二十兩?”小太監王曉之恭敬地:“稟皇後娘娘,老國丈親手書寫,捐助了半年俸祿。”

周後滿麵羞慚,一言不發,轉身離去。

坤寧宮,周皇後盛妝佇立在客廳中,頭上佩掛著從未有過的許多珠寶釵飾。一宮女入報:“秉娘娘,袁妃、田妃,寧妃都來了。”

周後說道:“請~!”

宮女退下,三個美貌嬪妃步入,恭敬地向周後施禮:“臣妾給娘娘請安。”

周後微笑:“妹妹們都坐吧。”

眾嬪妃入座。周後親切地道:“妹妹們,皇上為中興大明,親自和臣工們一塊兒捐俸助餉。我們後宮嬪妃們,應該為皇上分憂、為國出力才是。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