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一份密報用錦衣衛係統,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
“斬殺胡虜兩萬,格斃賊酋旗主一名。”王承恩挑選密報中最能振奮人心的一段念了出來。
“斬殺多少胡虜?”崇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兩萬!”王承恩提高了嗓門。
“不是兩千嗎?王承恩,朕沒聽錯吧?你沒看錯吧?”崇禎還是不相信。
“老奴沒有看錯,陛下也沒有聽錯,而且這麼大的事情,錦衣衛們也沒膽子寫錯。”王承恩的老臉笑得皺紋更深了。
“快拿來~”崇禎一把從王承恩手裏奪過密報,要親眼看一看這天方夜譚似地朝鮮大捷。崇禎一連看了三遍,這才愛不釋手地放下密報,對王晨恩說道:“王承恩,立刻召集群臣,朕要好好地用這朝鮮大捷鞭策他們。”
王承恩趕緊阻止道:“陛下,不可呀!”
“為何不可?賞罰分明,這是明君所為啊。難道你要朕當昏君不成?”崇禎詫異道。
“自萬曆以來,大明在遼東屢次失利。其後雖有小勝,但是也都是些防禦作戰,何時有過斬殺過千的大捷?現在一下子就斬殺兩萬,你說朝中大臣有多少人會相信?”王承恩說道:“如果不信,肯定是群起彈劾,為宋友亮羅織罪名,說宋友亮是謊報軍功。屆時,彈劾的奏章會象雪片一樣飛來,陛下苦心栽培的一棵苗子,就將淹沒在這些文臣的唾沫星子裏。”
崇禎有些鬱悶,王承恩所言非虛,他說的情況完全有可能出現。“那朕將其上告太廟,告慰曆代先帝,總是可以的吧?”
王承恩笑道:“那是自然~”
“那總要賞賜吧?”崇禎笑道。
“宋友亮早就想好了,他想要在登州開采礦山,並征收礦稅。”王承恩將從登州送來的奏本遞上。
崇禎接過奏本看了看,喃喃道:“開礦是沒問題,可是征收礦稅,恐怕又要犯眾怒啊。”
在明朝中後期,整個政府幾乎全部控製在資產階級工商業者的利益代言人手中,這決非是誇張的說法。從事實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明朝文官的相當大一部分成員都是出身於工商業家庭,而他們在政府內的言論作為也確實不遺餘力的在他們自己的階層效勞賣力,這也是為什麼萬曆征收礦稅和商業稅便被文官們罵了幾百年,而廢除礦稅的繼任者被文官們捧上天的原因。
在許多商人看來。‘有子而不能教之以聖賢之學,使以德行文章顯耀於明時,碌碌為鄉人以終世豈足貴哉’通過經商積累財富,以為業儒的經濟後盾,是時人謀求家族顯赫,提高社會地位的一種慣行之途”
江西鉛山的費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由經商發家,然後再以此為基礎,培養子弟讀書,使得大批家族成員都進入政府內部。《族譜.孝友.謙十四公事實》卷首記載:‘’譴十四公諱廣成,……學小賈給母自治,……乃後數年,三致千金之產,’為家族今後長遠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費廣成死後,其二子:一經商,一業儒。長子費榮祖‘承父之業’,據稱經商時‘積陰德行善,好賑人之急’,……四世費應麒繼承父母未竟之業,一麵經商維持生理,擴大家族財富,成為遠近頗有名氣的商人,……,一麵延請名師教授子侄,……,膝下五子,三人習舉子業,二人治理家務,在家族內部實行分工。以後費氏家族通過科舉走上仕途,進入政府擔任高官的層出不窮,其中包括了曾經擔任嘉靖初期內閣首輔的費宏。
再有比如曾經擔任過明朝兵部尚書的王崇古的父親王瑤就是大商人,‘公蒲善士,為養而商也,生財而有道,行貨而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