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擱淺的葡萄牙船(1 / 2)

“早就把陣法給忘了是吧~~”宋友亮無可奈地歎了口氣,”散了~~都散了吧~~”上次能消滅半天月,多半還靠了些同仇敵愾的味道,但是畢竟對付的隻是一群馬賊。宋友亮清楚的記得,崇禎十一年九月,清軍就會越過長城入關,然後蹂躪山東半年,攻破濟南之後北撤。要保住身家性命,必須練就一支強有力的軍隊。

一聽可以解散,老兵們立刻一哄而散,看來這些老兵們是指望不上了,隻能另練新軍。說起練兵,潘玉柱和沈卜琦都是很興奮,潘玉柱從孫和鼎的行禮裏翻出幾本書來:《練兵實紀》、《紀效新書》;而沈卜琦拿來的卻是幾本畫冊。

《練兵實紀》、《紀效新書》都是明朝後期名將戚繼光的大作,作為軍迷的朱友亮早就拜讀過。至於沈卜琦拿來的卻是幾本畫冊,都是他從葡萄牙人那裏弄來的,當時歐洲人使用的軍事教材。宋友亮接過沈卜琦拿來的畫冊一看,原來這是西班牙步兵方陣的操練畫冊和歐洲騎兵的操練畫冊,甚至還有如何操控火炮的教學畫冊。

戚繼光帶兵的年代中,往往多少勝多,自身卻是傷亡極小,比如說嘉靖四十年的花街之戰中,戚家軍斬殺倭寇一千餘人,自家傷亡僅三人。西班牙方陣在整個16世紀到17世紀中葉,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打遍歐洲無敵手。

經過與潘玉柱和沈卜琦一番商議之後,宋友亮最終決定選兵練兵采用《練兵實紀》、《紀效新書》,戰術上則采用西班牙步兵方陣。隻是西班牙方陣需要大量火槍,而眼下海陽所火銃數量極為有限。

沈卜琦一拍胸脯,”公子放心,做火銃一事,就包在沈某身上~~隻要有足夠的材料和人手便可~”

潘玉柱則搖了搖頭,打斷沈卜琦,說道:”卜琦不要造次,火器豈是你想大量打造就能大量打造的?”明代對軍中的火器管理比較嚴格,宣德五年時,就有敕言:”神銃,國家所重,在邊墩堡,量給以壯軍威,勿輕給。”正統六年,邊將黃真、楊洪立神銃局於宣府獨石。帝以火器外造,恐傳習漏泄,敕止之。一直到嘉靖三十六年,才題準薊鎮置造快槍、鉛彈和火藥給主客官兵。而一般的都司衛所,所生產火器時,都必須得到朝廷的批準,而且隻有造一些”降”字號的手把銃口。如”勝”字、”天威”、”列”字等神銃隻能由兵仗局製造。

最終,宋友亮還是覺得采用戚繼光辦法,士兵們主要操練鴛鴦陣和三才陣,但是火槍操練繼續。宋友亮覺得眼下不可能一口吃一個胖子,精兵還不都是從新兵練出來的?不過,很快宋友亮就發現要練出精兵,可不光是有好的操練方法就可以的,還需要大量的銀子作為基礎。比如他委托古雨山購買的大量原材料,就是用來打造兵器盔甲和軍服旗幟用的。

宋友亮的初步計劃是建立一支職業化的常備軍,他們完全脫離農業或者手工業生產。首先是軍隊的編製問題,宋友亮決定采用湘軍編製之法:以海陽千戶所宋、薑、許、張、馬、李、劉、徐、於、孫、楊、鞠、常、趙、王、左、傅、賈、呂、陳、鮑、謝等26姓軍戶從宗族、親友中招募人選,然後經過幾次篩選和增補,耗時一個月才最終成軍,分為50小旗、10總旗,5領隊,總數505人。宋友亮自任指揮,各級軍官之中除劉滿倉是外鄉人、潘玉柱資曆稍輕之外,其餘都是海陽所老軍戶的後代。